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2025-03-07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激励江苏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大家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表示,“江苏将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1650’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南京市江宁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江宁大学城、紫金山科技城等教育科研平台。“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我们将着力打造紫金山科技城等创新引擎,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全要素集成、全周期服务、全场景赋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说。

“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刘小宇介绍,“我们将加快推进数智转型,开发以产业链为基座、百万企业上链的金融服务全景视图,健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机制,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代表说,“我们将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持续深耕绿色能源和通信网络领域,向创新要动力,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苏州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打造标志性改革举措,全力抓改革增动力、促开放添活力,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持续提升中新、中德、中日、中荷等平台功能,放大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辐射带动作用。”苏州市市长吴庆文代表说。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江苏省商务厅厅长司勇表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牵引,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以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为重点拓展产业创新合作新空间,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重点拓展全省服务业国际合作新空间,以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为重点拓展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合作新空间。”

海安市曲塘镇民营企业众多。“在推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功不可没、不可替代。”曲塘镇党委书记刘小松说,“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我们将不折不扣、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奋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这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无锡将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化与陕西延安、青海海东等地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努力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创新活跃等优势,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主动强化与各级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对接会商,共同组建攻坚团队、组织重大攻坚任务,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说。

“总书记要求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对国资国企来说,必须切实发挥好在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国资委主任谢正义代表表示,“我们将找准坐标定位、把握发展规律、敢闯敢干敢投,积极服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资国企‘走出去’发展,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创新联动和协同发展。”

江苏正在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盐城市市长张明康说:“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要担负起农业大市和生态大市的使命担当,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方式全面转型,严格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提升耕地保护水平,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曾是茅山革命老区贫困村的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通过大力发展苗木经济,如今村集体资产近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5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将继续探索推行‘村社融合发展’党建富民模式,拓展赏花经济,做大采摘经济,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树安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涟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俊表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持续稳就业、扩就业,通过直播带岗、线下选岗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精准服务,确保就业服务‘不打烊’、招工用工有保障。”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举办5000多场公众教育活动。馆长郑晶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启发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的形式,不断丰富展览供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苏春海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加力引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本领,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担当作为、争创佳绩。”

(本报记者何聪、王伟健、姚雪青、亓玉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7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的通知

      2025年3月8日上午第二次全体会议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  欢迎中外记者凭会议制发的记者证件参...

    时间:03-07
  • 成都市长谈发展:像哪吒一样敢于打破常规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单鹏 贺劭清)“成都的发展就像哪吒一样,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守正创新。”  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市长王...

    时间:03-07
  • 观察丨中国外长记者会,照鉴历史启示当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中国外长记者会,照鉴历史启示当下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面向中外记者答问。问答之间传递出的历史感,成为外界观察...

    时间:03-07
  • 郭国平代表称未来5至10年将会是四算融合时代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黎园 储玮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未来5至10年,将会是量子计算、超级计算、智能计算和通用计算协同完成运算任务的“四算...

    时间:03-07
  • 全国政协委员范国强:用AI“种”出未来中国林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超庆)“‘爷爷栽树、孙辈乘凉’这种漫长周期,已难以满足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接受采访时介绍,传统林木育种需要经历授粉、育苗、测定...

    时间:03-07
  • 两会1+1丨就业、青少年身体健康……从这些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主要经济部门的负责人都回应了哪些热点问题?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任务中,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该怎么做?关注的青少年群体,该如...

    时间:03-07
  • 应对制造业转型挑战 台湾工具机厂商谈布局与机遇

      中新社台北3月7日电 题:应对制造业转型挑战 台湾工具机厂商谈布局与机遇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大陆工具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有亲身体会。”台湾友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主要工具机设备供应商之一,企业工...

    时间:03-07
  • 今年前2个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8.8%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8.8%;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7.3%。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两岸贸易额约为431.76亿美元。其中,大陆从...

    时间:03-07
  • 东航原总经理谈C919:总体运行得特别好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常涛)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小组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东航原总经理李养民在发言时表示,国产大飞机C919目前总体运行得特别好,至于为何没有开那么多航线,不是飞机本身的...

    时间:03-07
  • 中国信心·强大韧性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可圈可点的经济成绩单,再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