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真香”体验中“拉满”消费热情(互动)

2025-03-07 08:3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相关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问:大力提振消费有哪些制度安排,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民生红包”?会不会把未来的钱提前花了?消费提质升级,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优质,价格会上涨还是下跌?……代表委员回应网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网友提问:提振消费,会“透支需求”吗?

  金桩委员(民建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

  提振消费的目的是让大家日子过得更好,并不会“透支需求”。在经济循环中,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能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后又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再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实现良性循环,滋养经济持续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诸多“民生红包”,旨在从提升消费能力、夯实消费底气、优化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发力,扩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比如,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既能激活存量市场,又可给予消费者切实的优惠。同时,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减税降费、织密社会保障网等形成合力,实现收入增长、消费提振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柳江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结合起来,能帮助大家购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到更细致周到的服务,给予消费者实打实的“真香”体验。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引导下,家电企业针对用户诉求,不断丰富产品、加大补贴、优化服务,让消费者能买到价格更实惠、售后更周到的家电产品。

  网友提问:消费升级,会“越买越贵”吗?

  李德祥代表(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贵州合力超市集团董事长):

  消费提质升级的关键,在于通过优化产品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消费体验来努力实现更高的性价比,不一定会“越买越贵”。通常,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产品迭代更新,性价比会越来越高。例如家电、汽车,性能和品质一直在提升,价格却越来越实惠。

  郁瑞芬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消费提质升级,有助于推动商家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可能提高产品定价。比如在服务行业,企业深挖消费者在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定制服务,虽然价格有可能变高,但消费者也会愿意为这些增值服务买单,认可这样的性价比。

  陈育群代表(广东普宁市潮菜厨师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消费提质升级要求企业抓住消费需求变化,调整经营策略,赢得消费者青睐,“拉满”消费热情。比如有的火锅店设置了KTV包厢,客人可以边吃火锅边唱歌;有的超市在店内开起了食堂,现做现卖……这种全新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超越了简单价格高低的比较。

  网友提问:消费意愿,如何持续提升?

  王学军代表(宁夏吴忠市委书记):

  收入有预期,消费才有底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力度,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就业补贴等政策,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从而为持续提升消费意愿夯实基础。

  在供给侧,各地应该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以优质供给引领消费提质升级。

  傅贵荣代表(浙江宁波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姚市委书记):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备受关注。

  要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牵引,切实把惠民生和促消费结合起来。扩大服务消费,进一步挖掘文娱、文旅等方面的服务消费潜力;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消费维权等制度,推动消费环境迭代升级。

  网友提问:消费维权,如何更加有力?

  彭静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提振消费,离不开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实施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有助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网络购物领域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网络购物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要压实平台责任,网络购物平台要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管理,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预付式消费侵权、“大数据杀熟”等消费领域痛点进行了精准回应,消费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朱建弟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董事长):

  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复杂化,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金融机构要完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机制,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同时应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帮助消费者守护好自己的钱包。

  (本报记者张文、刘军国、沈靖然、王云娜、季觉苏、王崟欣、陈隽逸、王永战、邓剑洋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7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两会受权发布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副秘书长...

    时间:03-08
  • 热评两会丨推进统一大业 祖国大陆步伐更稳、信心更足

      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说的这句话,迅速登上了网友热搜榜,并引来上百名两岸艺人转发。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今年政府...

    时间:03-08
  • 一图读懂2025年最高检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文字整理:李贺 张苏茜 设计:察画汇创意社 王翊乔)...

    时间:03-08
  • 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文化“出海”如何出圈又出彩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文化“出海”如何出圈又出彩  作者 邵燕飞 林波 曹丹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初的“哪吒闹海”,中国故事频频出圈……全国两会期间,文化“出海”成为代表委员...

    时间:03-08
  • 干货满满!一组图梳理“两高”工作报告

      在今天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两高”工作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亮点?一组图梳理...

    时间:03-08
  • 解“一老一幼”难与忧 委员建言创新举措完善机制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胡默达)“一老一幼”等民生议题是牵动中国亿万家庭的民之关切、“国之大者”。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言,应创新举措、持续完善专项保障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时间:03-08
  • 台湾推出“慰安妇”研究新书 策划人:80年后正义仍未伸张

      中新社台北3月8日电 (记者 杨程晨)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妇援会)在台北“阿嬷家”纪念馆举办《永不放弃追究日本帝国对慰安妇的责任》新书发表记者会。  新书除序文外分为三部分,从多角度论...

    时间:03-08
  • 干好这几件事,关乎东北振兴的“春夏秋冬”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题:干好这几件事,关乎东北振兴的“春夏秋冬”  中新网记者 王琳 国璇  一场春天的盛会,关乎百姓的“三餐四季”。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7日在北京举行...

    时间:03-08
  • 居家养老如何变“享老”?委员来支招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刘军)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举行小组会议,如何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让养老变“享老”成为会上的热点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左右老年人居家养老,...

    时间:03-08
  • 一位河南人大代表的发言,被3次打断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郎朗)“大家觉得他讲得好,再给他一点掌声!”  3月7日下午,河南大厦4层国际会议报告厅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带头,全场代表和媒体多次给与一位农民代表热烈的掌声。  十四届...

    时间:03-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