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面向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怎么“+”(热点聚焦)

2025-03-08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产业持续壮大,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最近,记者奔赴工厂一线、养老机构、田间地头,连线会场代表委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变革。

  ——编  者

  

  数智驱动  降本增效

  本报记者  刘温馨

  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工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待出厂的合成革正快速进入浪潮云洲大模型检测设备,只需要60秒,30米长的合成革就做好了全身“体检”。

  “过去靠人工检测,效率低下,还常常漏检错检。”该公司品管总监贾义松说,用人工智能做检测,效率提升了300%,产品良品率稳定在95%以上。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南京长安汽车定制工厂,有了“最强大脑”物联网平台加持,生产可在3000多种个性化定制方案之间即时自由切换;协鑫集团黑灯工厂,AI算法实时调整参数,硅片良品率稳定在99%以上……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支撑形成了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优化的智能决策闭环,增强了制造企业广泛感知、精准决策、动态优化等核心能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更加复杂的物理场景、核心生产流程相结合,将推动生产力取得更大的变革性突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委员说。

  “接下来要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龙头企业形成赋能联合体,加快工业人工智能应用模式创新探索,围绕重点制造业高价值场景积累形成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知识、模型深度结合,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应用。”余晓晖委员说。

  

  虚拟养老  云端陪伴

  本报记者  王浩骅  王云杉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通过人工智能来辅助养老,将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中心大屏正传来老人的呼叫:“家里的菜吃完了,能帮忙买不?”

  “可以,要买什么?”工作人员边问边记,随后立即赶往菜市场。

  这个全国首家智慧养老试点单位,没有1张养老床位,却能满足14.17万名老人的养老需求。

  “我们通过在老人家里安装360度摄像头、语音报警器、智能家居等设备,为老人提供24小时帮助和‘云端’陪伴。”院长秦田田说。

  目前,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已服务老人达1667.43万人次。

  “随着技术革新,国内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不断涌现,护工短缺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代表建议,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推动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大投入,形成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养老产业链。

  不仅是基本养老服务,人工智能也将为老年人的就医减负增效。“医院通过大模型的算法计算后,可以为老年患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就医流程。”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代表说,有了人工智能加持,老年人就医效率和精准度将大幅提高。

 

  一键种养  增产增收

  本报记者  张文豪  常  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春耕时节,河南省延津县罗庄村的6000亩标准化农田,返青麦苗绿意渐浓。大田里,自走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均匀喷洒,激起层层水雾。

  电脑前,河南省云联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彭良成轻点鼠标,“现代农业信息一张图”进入眼帘,各地块肥力、小麦长势等信息一目了然。“过去看墒情,要去地里抓土,现在看屏幕就行。”彭良成说,智能喷灌还大大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果篮子”也用上了“黑科技”。河南省漯河市新店镇,种植户郭松凉去年为5个草莓大棚增添了智能放风系统。“通过手机,就能调整风口大小,控制不同大棚的温湿度,为草莓生长提供最优环境。”郭松凉说。

  “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田间地头,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范国强委员说,病虫害AI诊断系统精准高效,数字孪生粮仓能大幅度降低储粮损耗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良种培育也在拥抱人工智能。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震介绍,今年将重点攻关AI驱动生物育种技术,计划2030年前培育3到5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推动传统育种向智能精确育种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邓乾春代表建议,下一步,要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鼓励利用AI进行自动化育种和病虫害预测,完善农村5G、物联网覆盖,加强农民AI技能培训。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8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两会受权发布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举行 赵乐际主持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一次会议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副秘书长...

    时间:03-08
  • 热评两会丨推进统一大业 祖国大陆步伐更稳、信心更足

      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说的这句话,迅速登上了网友热搜榜,并引来上百名两岸艺人转发。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今年政府...

    时间:03-08
  • 一图读懂2025年最高检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文字整理:李贺 张苏茜 设计:察画汇创意社 王翊乔)...

    时间:03-08
  • 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文化“出海”如何出圈又出彩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文化“出海”如何出圈又出彩  作者 邵燕飞 林波 曹丹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初的“哪吒闹海”,中国故事频频出圈……全国两会期间,文化“出海”成为代表委员...

    时间:03-08
  • 干货满满!一组图梳理“两高”工作报告

      在今天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两高”工作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亮点?一组图梳理...

    时间:03-08
  • 解“一老一幼”难与忧 委员建言创新举措完善机制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胡默达)“一老一幼”等民生议题是牵动中国亿万家庭的民之关切、“国之大者”。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言,应创新举措、持续完善专项保障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时间:03-08
  • 台湾推出“慰安妇”研究新书 策划人:80年后正义仍未伸张

      中新社台北3月8日电 (记者 杨程晨)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妇援会)在台北“阿嬷家”纪念馆举办《永不放弃追究日本帝国对慰安妇的责任》新书发表记者会。  新书除序文外分为三部分,从多角度论...

    时间:03-08
  • 干好这几件事,关乎东北振兴的“春夏秋冬”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题:干好这几件事,关乎东北振兴的“春夏秋冬”  中新网记者 王琳 国璇  一场春天的盛会,关乎百姓的“三餐四季”。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7日在北京举行...

    时间:03-08
  • 居家养老如何变“享老”?委员来支招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刘军)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举行小组会议,如何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让养老变“享老”成为会上的热点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左右老年人居家养老,...

    时间:03-08
  • 一位河南人大代表的发言,被3次打断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郎朗)“大家觉得他讲得好,再给他一点掌声!”  3月7日下午,河南大厦4层国际会议报告厅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带头,全场代表和媒体多次给与一位农民代表热烈的掌声。  十四届...

    时间:03-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