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祛除办事痛感 赢得群众好感(互动)

2025-03-10 08:1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

">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政务服务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提问:办事材料和环节还有哪些可以减、怎么减?线上线下服务如何更好融合?推进政务服务改革,还有哪些更务实的举措?代表委员回应网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网友提问:打破壁垒还有更优解吗?

  江元勋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要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精简不必要的审批和材料,关键要敢于放权,积极打通地域、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整合审批流程,避免重复环节,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材料共享。

  减流程、减材料,这道“减法”题,应从政府各职能部门转变服务理念做起。去年10月,福建省武夷山市开始推行“一窗通办”改革,打造无差别受理综合办事窗口,解决线下沟通机制存在的地理分割、职能分块等问题,做好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同步、流程一致。

  王桂林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近年来,各地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减材料、减环节,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但还有一些审批流程和材料需要简化。

  政务服务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做好“减法”还要提升包容度。无论是“一窗受理”还是“一窗办结”,都意味着要下放权限。

  要让企业、群众全流程感觉到“快”,这背后的技术突破、流程再造实际上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转变观念。

  要给予一定的试错机会、容错空间,对于小失误、小瑕疵给予一定的包容,不断改进完善,激发出政府部门创新审批流程模式的更大能量。

  网友提问:线下帮办还能更人性化吗?

  王强代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长):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越来越多事项已经实现随时办、随地办。不过也有企业、群众反映,办事平台却越来越多,操作系统也越来越复杂。

  以数据“多跑路”换来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这是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的关键。拉萨市打造“萨都办”APP一体化服务平台,接入12345网上投诉、不动产权属查询、掌上医保、掌上社保等86项便民应用,建立“云+网+端”智能化服务体系。

  同时,不能忽视线下服务,要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打造应用系统,确保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数据同源、标准同一、服务同质”,大力推进线下帮办。

  吕爱辉委员(吉林省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能化服务不能只求速度不顾温度,要延伸服务触角,提供不同方案,让办事群众有更多选择权。比如,充分考虑老年人等群体诉求,保留线下兜底服务。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非网民人口,他们离不开面对面的线下服务。对老年人等群体要线上引导办,线下帮着办。以吉林省为例,多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探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并允许子女线上代办老年卡年审等。这些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举措,体现了为民情怀,受到群众欢迎。

  网友提问:政策落地可以更快些吗?

  冯帆代表(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

  资金补贴、兜底保障……为优化营商环境,便利群众办事,各地推出越来越多的便民惠民政策,但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从“出台政策”到“享受到政策”,还有一段距离和“时差”。

  惠企利民政策更好落地,政策直达是实用法宝。过去是政府发公告,企业、群众看到了再来申请,其中存在对政策不知晓、申请速度慢等问题。应从“要政策”向“送政策”转变,全面梳理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在更多领域实现政策“免申即享”。

  李明委员(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

  对于必须依申请办理的,要做好政策解读,让企业、群众听得懂、会操作。要依托政务服务平台设立惠企专区,建立“政策直达”机制,组建由职能部门骨干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政策宣讲团,定期开展“送策入企”活动,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将政策咨询、申报、兑现等环节全流程线上化。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自动生成申请表、调用申请材料,并主动精准推送,便利自愿申请。

  史志军代表(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

  为帮助企业打通政策获取慢、办理过程繁、足额兑付难等堵点,淮安市探索“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这些措施使申报材料减少77%、审批环节精简51%、办理时限压缩72%。淮安市还将建立AI赋能的跨部门政策统筹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比对,对符合奖补政策条件的企业推行常态化“免申即享”,切实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刘晓宇、施钰、张艺开、鲜敢、刘以晴、周欢、秦瑞杰、姚雪青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0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敦促加方为两国企业开展正常贸易提供公平环境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国商务部3月8日公布就加拿大对华相关限制性措施进行反歧视调查的裁定。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中方有关部门已...

    时间:03-10
  • “中国台湾省”表述表明大陆对台政策更趋强硬?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邢翀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上周,王毅外长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

    时间:03-10
  • 马克·卡尼当选加拿大自由党领导人 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邢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加拿大执政党自由党9日宣布,马克·卡尼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为该党新领导人。据报道,卡尼将接替现任总理特鲁多出任加拿大...

    时间:03-10
  • 台湾2025年中考报名人数创新低

      中新社台北3月10日电 (记者 杨程晨)综合台湾媒体10日报道,台湾2025年初中生升学会考近日完成报名,据台“试务会”统计,17.52万的报考人数为历史新低。  近年,全台18个考区及大陆考场总报名人数下降趋势明显,2021年报...

    时间:03-10
  • 蔡秀军:聚焦共同富裕 助力缩小“三大差距”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邵燕飞 林波 曹丹)“国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意义重大,在这一进程中,缩小‘三大差距’是绕不开的关键任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时间:03-10
  • 陈清莉:希望越来越多台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10日呼吁,希望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把握好大陆发展机遇,参与、体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也希望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贡献者...

    时间:03-10
  •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圣泼:“清朗网络环境 确保依法行政”

      两会期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各项议程。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圣泼表示:近年来,网络戾气、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网络生态乱象频出且存在干涉政府行政执法等情况,他...

    时间:03-10
  • 1.4万亿斤左右,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实现?

      产量迈上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目标  1.4万亿斤左右,粮食产量新目标如何实现?  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产量提出了1.4万...

    时间:03-10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将于11日下午举行

      2025年3月11日下午闭幕会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03-10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今天上午闭幕 截至3月5日共收到提案5890件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自3月4日开幕以来,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截至3月5日20时,共收到提案5890件。  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和提案审查工作细...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