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读懂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背后的民生福祉(民生一线·两会热词怎么看)

2025-03-13 08: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介绍,2024年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

  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什么?其提高有什么意义?各方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应对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均预期寿命是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人口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石人炳介绍,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值,指在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段死亡率不变的前提下,这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通俗地讲,人均预期寿命是当年的新生儿,按照当年的各个年龄段死亡率生存下去,预计平均能活多少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年龄段的人死亡率会逐步降低,人的实际寿命就会延长。当前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9岁,但2024年的新生儿实际的平均寿命可能会更长。”石人炳说。

  “预期寿命和平均寿命不同。前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刚出生,按照当前的社会医疗条件、死亡率水平,一生平均能活多少岁,是一个预测值,根据现在的数据估算。”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吴建介绍,如果医疗技术进步使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会相应上升。

  在不同性别方面,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普遍比男性的人均预期寿命要长,并且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一差距越大。石人炳介绍,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社会保障、科技发展水平、基因等。

  “生物学优势方面,雌激素能够保护心血管,女性免疫系统更强;行为差异方面,男性更多吸烟、酗酒、高危作业等;社会角色方面,一些男性不愿表达心理问题,这也使得男性的抑郁症死亡率更高。”吴建解释。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代表了什么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吴建认为,人均预期寿命代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越高,说明医疗条件、环境卫生、生活质量越好。计算人均预期寿命可以帮助政府做决策,比如养老金要准备多少年、医院该重点防治哪些疾病等。

  雷海潮介绍,在对53个中高收入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的统计中,中国排名第四;在G20国家中,中国排在第十;即使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仍然超过21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这说明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生活方式,对于改善健康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

  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和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5个省,上述8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是明显的。我们在健康水平改善的同时,也认识到老百姓追求健康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我们的努力也需要持之以恒。”雷海潮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水军认为,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我国社会进步与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结果,体现了国家医保政策与健康中国战略在全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也预示着老龄人口的增加。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各方要做好哪些准备

  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1亿人。

  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石人炳认为,长期来看,需要制定并落实好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提高生育水平,从而降低老年人口的比重。“同时,相关部门要提前预测和规划如养老金赤字、护理短缺、老年人就医难等问题,也要加强研发和投入‘人工智能+养老’‘人工智能+就医’等新科技和新模式,解决老年人在陪护、紧急救助、基本生活方面的需求。”石人炳说。

  张水军建议,可以通过增设养老机构,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加快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普及防病知识,使老年人既延年益寿又活得幸福有尊严。

  我国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作出顶层设计。

  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方面,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上,推进在县区一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在乡镇、街道一级健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服务形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按照兜底、普惠、市场分类推进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等特点,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越来越多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需求,这就需要推动养老服务向全体老年人拓展。”陆治原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3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海关、移民、民航多部门协同发力 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近日,海关总署会同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统筹发展和安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助力航空口岸客货运输、国际贸易发展...

    时间:03-13
  • 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3日,国资委发布9户中央企业13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消息。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陈文健任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不再担任中国铁路工...

    时间:03-13
  • 中使馆回应新西兰安全情报局散布虚假信息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发言人就新安全情报局散布虚假信息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新安全情报局负责人最近在出席活动时,称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将经济同安全合作挂钩,制造...

    时间:03-13
  • 警示教育大会后多人被查,有人主动投案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李京统)3月10日,云南省曲靖市召开了正风肃纪警示教育大会。同日,曲靖市罗平县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罗平县教育体育局财务基建科科长米良宝主动投案。  3月11日,曲靖市纪委监委刊文披露,米良宝是在...

    时间:03-13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卢勇接受审查调查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卢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时间:03-13
  •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 聚焦民间借贷、赠与合同纠纷等民事裁判监督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五十六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聚焦民事生效裁判监督,集中阐释民事检察办案贯彻落实“三个善于”、加强调查核实以及做实依法精准监督的实...

    时间:03-13
  • 杭州青荷驿站送出真心实意“见面礼”

      杭州青荷驿站送出真心实意“见面礼”  7天6晚免费住 年轻人先安身再求职  7天6晚免费住,这是杭州送给前来求职的年轻人一份真心实意的“见面礼”。  近年来,杭州城市人口呈现持续流入态势,中心城区人口突破100...

    时间:03-13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4批指导性案例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4批指导性案例。全文如下:法〔2025〕3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44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

    时间:03-13
  • 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

      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  ——最高检民事检察厅负责人就第五十六批指导性案例答记者问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聚焦民事生效裁判监督这一主题,发布第五十六批指导性案例。民事生效裁判...

    时间:03-13
  • 台湾音乐合伙人“跨海”创业 融合两岸教育优势

      中新网福州3月13日电 (郑江洛)步入福州市“台青第一云家园”基地内,台湾青年南静恩与俞婉萱共同创办的音乐教育机构“五方集”琴声悠扬。十余年间,她们从初到大陆时的“零起点”开始,在大陆开创独有的音乐教学法,云上...

    时间:03-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