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早稻秧苗的价格如何“打”下来(身边的经济故事·账本里的春耕变化)

2025-03-19 08:0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17日,颜玲龙在育秧大棚内向记者展示稻种生长情况。

  刘欣荣摄(人民视觉)

">

  3月17日,颜玲龙在育秧大棚内向记者展示稻种生长情况。
  刘欣荣摄(人民视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当前,我国春耕春播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各地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有力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工厂育秧降本增效,智慧田管精准施策,绿色农资生态护航……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从一本本“田间账本”透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编  者  

  

  春分将至,气温渐升,沐浴过春雨的土地呼唤着青苗。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青里村的育秧工厂热闹起来。

  12万片秧盘堆成了一座山,30多米长的育秧流水线有序运行,催芽暗室内优质早稻种子正在萌动第一株嫩芽。已经忙活大半个月的种粮大户颜玲龙看着眼前的场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今年厂子应该能走上正轨了!”

  对于颜玲龙来说,育秧工厂不是个新事物。前些年,他一直从附近的梅花村的育秧工厂买秧苗。“一盘秧苗5元,一亩地用苗30—40盘,仅育秧成本一项每亩就接近200元。”

  从外面采购秧苗,虽然价格不划算,但机器育秧苗好秧壮,种粮大户抢着买,有时候还得排队。

  “要是自建育秧工厂,建设成本各级补贴60%,又能享受40元一亩的集中育秧补贴,满足自用后还能外销。”返乡种田前,颜玲龙曾在广东一家企业“管账”,对于成本很敏感。

  村两委一研究,种粮大户一合计,一举三得的事情,说干就干。

  2024年,育秧工厂开工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村集体企业占股51%,村里十几户种粮大户成立合资公司,占股49%。

  平地基,建厂房,买机器……赶在去年晚稻育秧季,投资400万元的育秧工厂落成。育秧机采购投入30多万元,65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建设约130万元,12万片机插秧秧盘80多万元,工厂厂房建设40多万元……

  “规模一上去,成本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为此,颜玲龙还申请了中国农业银行的惠农贷款,“虽然利息很低,随借随还,但是算起来一年的利息成本也要2万多元。”

  粮食生产利润薄,看天吃饭风险大,种田人只能精打细算。去年晚稻季的第一次“实战”,暴露出了两个问题——成本难降下去,规模难提上来。

  在育秧工厂,负责管理机械的种粮大户颜复星拿起一个秧盘,给记者算起了“机器秧”的综合成本——种子要发芽,得有基质土,外购要好几百元一吨。基质土和秧盘之间还得垫一层可降解无纺布,便于秧苗生根。再加上肥料、农药、水电、柴油,每一项都是成本。最大的一项还是人工,育秧期间每天至少请10多名村民做工,每人每天工资200多元。

  “去年我们核算发现,一盘秧的成本达3元多,比预期的要高,人力的浪费也很大。又因为不熟悉流程,最后只育了1500多亩秧苗,还不够本村自己用。”颜复星说。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春耕,大家集中精力降本增效。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经过多方比价,优化配方,基质土的成本也降了10%。铺设货运轨道后,秧苗运输实现半自动化,叉车和码垛的劳动强度降了近一半。

  “初步核算下来,一盘秧成本降到了2.7至2.8元。和之前买秧苗比,一亩田能省六七十元,1000亩就是六七万元,还能享受40元一亩的集中育秧补贴。一增一减,效益特别明显。顺利的话,差不多3年就能还完贷款,后续就是纯盈利!”颜玲龙说。

  成本降下来,产能和面积提了上去。育秧工厂把今年春耕的育秧目标定在3500亩。“以前有些田没人种,现在变成了到处找田种。”今年春节一过,颜玲龙在附近的振兴村流转了80亩土地,准备全部种植双季稻。目前,他一个人的流转面积就达1600多亩。

  降本的同时,颜玲龙又在琢磨怎么开发育秧工厂的新效益。“晚稻育秧后的几个月,正好是秋冬蔬菜种植季节,今年准备试试辣椒育秧,利润不比水稻育秧低,还能摊薄机器折旧成本。”颜玲龙说。附近的一个羊肚菌企业,也看中了这里6500多平方米的育秧大棚。“摆上菌棒,就成了菌菇基地。是订单生产模式还是出租场地模式,目前还在谈,很快就有结果。”颜玲龙说。

  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综合利用……育秧工厂的效益账越算越清,种粮大户的信心越来越足。近年来,衡阳县将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59处、38.7万平方米集中育秧设施。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9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毛宁:所谓“强迫劳动”已成为美国打压异己的“完美借口”和霸权工具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 曾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期,美方宣布扩大对古巴签证限制政策,强调古海外医疗服务涉嫌“强迫劳动”,将对负责相关事务的现任或前任古政府官...

    时间:03-19
  • 外交部: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外媒记者提问: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日方有分析称,在今年9月3日以后,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外交态度将会更加严厉。发言人对此怎么看...

    时间:03-19
  • 四川青川毛湾里锰矿上新 近十年四川单矿体资源量第一

      中新网成都3月19日电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四川省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锰矿石推断资源量462.8万吨,标志着四川地质找矿再出重要成果。  据了解,四川省青川县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自2023...

    时间:03-19
  • 中方谈乌克兰危机:乐见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时谈及乌克兰危机进行提问。  毛宁: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从一开始就主张通过对话...

    时间:03-19
  • 外交部谈俄美领导人通话:乐见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今天(3月19日)举行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8日通电话,重点讨论俄美关系正常化和乌克兰危机等问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针对解决乌克兰危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时间:03-19
  • 奏响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协奏曲”——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综述

      近日,国家民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责任,落实赋予“三个意义”要求...

    时间:03-19
  • 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

      中新网上海3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9日获悉,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  中心旨在推动天体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以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澜湄高质量区域合作;...

    时间:03-19
  • 重大突破!四川毛湾里1平方公里探获锰矿资源量606.7万吨

      锰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可以用于钢铁工业等领域。记者近日从四川省自然资源部门获悉,四川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探获锰矿资源量606.7万吨。  经过长期勘探,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

    时间:03-19
  • 王兴兴、陈丽君、潘展乐等,拟获表彰

      近日,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联公示了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评比表彰人选。  记者注意到,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李攀、奥运冠军潘展乐等20人在列。 ...

    时间:03-19
  • 今年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启动 22个中央考核巡查组陆续进驻

      中新网3月19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近日,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正式启动。由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的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陆续进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时间:03-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