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留住方言,留住历史底蕴”(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2025-03-19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詹伯慧参与学术讨论。

  受访者供图

">

  詹伯慧参与学术讨论。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詹伯慧,1931年生,广东潮州人。著名语言学家,曾任暨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广东粤方言概要》等著作。2013年起,组织全国老中青三代百余位方言学者,编纂出版了被誉为“汉语方言学史上一座丰碑”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初见詹伯慧,是在他位于暨南大学校内的家中,清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神情专注,正对一篇文章提出修改意见。94岁的年纪,他的表达依然清晰明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语言学研究者,詹伯慧对语言学研究的热爱贯穿他的一生。

  “方言研究要深入田野调查,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1931年,詹伯慧出生于广东潮州,自小便接受“双语教育”,与父亲用客家话交流,与母亲用潮州话交流,这让他很早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詹安泰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精于词学。“因此我也了解了一些语言学的东西。”在詹伯慧的记忆中,自小家中便常有人与父亲探讨学问,自己在一旁听着,也受到熏陶。到了报考大学时,詹伯慧便选择了当时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中山大学语言学系。

  1953年,詹伯慧大学毕业,前往武汉大学任教。1959年,他早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海南岛军话语音概述》发表,揭示了海南岛南端崖城镇中留存于几千居民口中“北方方言岛”的语音面貌。

  当时的詹伯慧深入陌生地域,与当地人对话,一边听、一边看对方的口型、发音,并记录下来。碰到不确定的地方,他反复与当地人核对,最终将方言常用的语音、词汇、语法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关于海南岛的这份记录引起了诸多语言工作者的重视,对推动相关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詹伯慧调入暨南大学任教。到了广东后,他依然坚持“语言学是口耳之学,必须要到田间地头去”的理念,“方言研究要深入田野调查,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詹伯慧的学生、曾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的甘于恩记得,当时,50多岁的詹伯慧也和学生一起,坐车到乡下去。师生挤在车辆的狭窄空间里,一路颠簸。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詹伯慧还不忘苦中作乐,和学生说着笑着,唱着歌走进乡野田间。

  在潜心调查研究中,詹伯慧主编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广东粤方言概要》等多部作品面世,受到业界好评。如今,他已出版语言学著作逾40部,发表论文逾400篇。

  “詹老师既能坐得住冷板凳把学问做深,又能在业界形成影响力。他在暨大执教的30多年,也是南方语言学搭建框架、迅速发展的30多年。”甘于恩说。

  “编好大型方言辞书,必须下足功夫”

  从事方言学研究几十年,詹伯慧目睹汉语方言辞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感到非常欣喜。他认为,应当有一部百科性质的大型方言辞书将这么多年的方言研究成果记录下来。于是,2013年,詹伯慧以82岁高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并以首席专家身份负责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方言学词典’与‘方言词典’,一字之差,内容和覆盖面大不一样。”詹伯慧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性质的方言学大词典,编写方案比一般方言词典复杂得多。“例如,词典中要设置许多方言著作的条目,这些条目该写入哪些内容?又比如人物的条目,什么样的人能列入条目?……作为一部汉语方言学方面的专业性大词典,各项规范的运用,包括语言、行文规范,以至标点符号、数目字、年月日的运用等,理应都在编写条例中有所交代。”

  詹伯慧介绍,汉语方言发展的历史、各阶段的研究情况、研究成果和主要著作、主要方言学者都是这本大词典的重要内容,方言学的重要组织机构、学术活动、学术刊物等,也都应在这本大词典中有所体现。他组建了一支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结合、上百人的队伍共同承担编写大词典的重任。为了形成统一的编写规范,詹伯慧将条目分为大、中、小条,并详细规定了其内容、比例,指导编写人员遵照应用。

  “中国地大物博,语言资源丰富,我们要留住方言,留住历史底蕴。”在詹伯慧眼中,语言是重要的资源,国家对语言工作高度重视并提供政策保障,语言工作者正应趁此机会,将方言调查、保护工作尽力做好。他常对团队成员说,“编好大型方言辞书,必须下足功夫”,鼓励大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审稿,避免差错。最终,在经历4年严谨的编写、加工、修订后,这部465万字的大词典编纂完成。

  “希望有更多人坚守语言学研究事业”

  数十年来,詹伯慧不断投入精力,不断完善方言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

  1984年,詹伯慧在暨南大学文学院创立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方言研究机构,自己兼任研究室主任,并在当年开始招收方言学的硕士生。1985年,詹伯慧被任命为暨南大学复办后第一任文学院院长。1990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建立了现代汉语(今“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攻读汉语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1994年,我国首批5名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其中出自詹伯慧门下的就有4名。迄今,他已培养博士29人、硕士9人,他的很多学生都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

  随着年龄增大,詹伯慧在一线指导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他依然想要为学科建设出一份力。

  2020年,为了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奖励在中国语言和方言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詹伯慧用50万元个人积蓄开设了“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首届“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香港学者许子滨表示,“詹伯慧先生对港澳地区的语言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年轻学者也是不遗余力去帮助。有这样的前辈,我们开展研究的方向更加明晰,研究也更有动力。”

  “岭南被誉为汉语方言的宝库,还有很多方言如同珍宝一样未被发现和发掘。”詹伯慧说,“设立语言学奖是希望有更多人坚守语言学研究事业,能够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学问,必须要传承创新,希望能够激励年轻人青出于蓝。”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9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毛宁:所谓“强迫劳动”已成为美国打压异己的“完美借口”和霸权工具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 曾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近期,美方宣布扩大对古巴签证限制政策,强调古海外医疗服务涉嫌“强迫劳动”,将对负责相关事务的现任或前任古政府官...

    时间:03-19
  • 外交部: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外媒记者提问: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日方有分析称,在今年9月3日以后,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外交态度将会更加严厉。发言人对此怎么看...

    时间:03-19
  • 四川青川毛湾里锰矿上新 近十年四川单矿体资源量第一

      中新网成都3月19日电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四川省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锰矿石推断资源量462.8万吨,标志着四川地质找矿再出重要成果。  据了解,四川省青川县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自2023...

    时间:03-19
  • 中方谈乌克兰危机:乐见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时谈及乌克兰危机进行提问。  毛宁: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从一开始就主张通过对话...

    时间:03-19
  • 外交部谈俄美领导人通话:乐见一切通往停火的努力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今天(3月19日)举行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8日通电话,重点讨论俄美关系正常化和乌克兰危机等问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针对解决乌克兰危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时间:03-19
  • 奏响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协奏曲”——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综述

      近日,国家民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责任,落实赋予“三个意义”要求...

    时间:03-19
  • 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

      中新网上海3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9日获悉,澜湄青年天体科学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  中心旨在推动天体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以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澜湄高质量区域合作;...

    时间:03-19
  • 重大突破!四川毛湾里1平方公里探获锰矿资源量606.7万吨

      锰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可以用于钢铁工业等领域。记者近日从四川省自然资源部门获悉,四川青川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探获锰矿资源量606.7万吨。  经过长期勘探,毛湾里锰矿普查项目在普查区内探获...

    时间:03-19
  • 王兴兴、陈丽君、潘展乐等,拟获表彰

      近日,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联公示了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评比表彰人选。  记者注意到,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李攀、奥运冠军潘展乐等20人在列。 ...

    时间:03-19
  • 中国民族音乐周系列活动将在福建厦门举办

      中新网北京3月19日电 中央音乐学院19日对媒体介绍,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2025·厦门)将于3月21日-26日在厦门举办。本届民族音乐周由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新时代中国民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时间:03-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