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解锁深海油气宝藏 我国一大批“超级装备”持续上新!

2025-03-21 20:24:0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我国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不断取得突破,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历史性跨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在钻井技术、大型装备、工程建设等方面打造的一批“深海利器”,它们如同一把把打开海底大门的钥匙,解锁一个个深海油气宝藏。

  “海经”系统:深海地层的“CT”机

  开发海洋油气,首先要知道油藏在哪里,这就需要给深海地层“做CT”,精准绘制海底油气“藏宝图”,这就需要用到专门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采集装备。

  “海经”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系统等多种装备组成,搭载于“海洋石油720”等深水物探船上,能够穿透海平面以下近万米地层。

  自投用以来,“海经”系统已在中国海域顺利完成5个工区总计6552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中海油服物探研究院数据处理专家 方中于:近日,“海经”系统首次完成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数据全部成像处理,作业区域水深超3000米,探测深度达到海底地层以下5600米,填补了中国海油对深海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空白,为复杂构造带圈闭评价提供可靠支撑。

  中国海油技术团队创新引入AI技术,使“海经”系统能够快速识别采集数据中的“干扰噪声”,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地震资料信噪比提升25%,成像清晰度显著改善,一举刷新了深海深层数据处理纪录。

  深海利器: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

  发现了海底的油气藏,如何将这些宝藏取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事。要打通海底到油藏的通道,不仅需要匹配相应平台、钻机、钻头等专业设备,更需要专业的技术。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可在1800米水深海域内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业。

  在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中,攻克“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世界级行业难题,完成12口水下气井的钻完井作业,平均井深超过5000米,总井深更是超过60000米,接近7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探索建立包含深水高压井安全控制技术、深水深层钻井提效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在内的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

  中海油研究总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我们针对深水高温高压、超高温高压等“窄压力窗口”海上钻完井作业,攻关形成了海上精准控压钻井和控压固井技术,成功将精度控制在0.2兆帕以内。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探索深水气田数字智能化开发,在数字井筒、智能钻井导航、智能井筒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引领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迈向更高效的同时,也助力着数智化安全管控技术的持续升级。中国海油“天眼工程”将机器视觉先进技术和钻完井业务深度融合,在国内首创10个钻完井特色视频识别场景。

  中海油研究总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天眼工程”技术在“海基一号”平台投用后,日均报警数由1.55起下降至0.1起,助力钻完井开发项目实现34.5万人工时“零事故”目标。

  深水钻完井作业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特点。“十四五”以来,国内钻完井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海上年平均钻井数相比“十三五”增长60%以上。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以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为代表的10余项技术取得新突破。

  油气开发 我国海洋工程超级装备持续上新

  深海油气开发,工程装备是关键瓶颈。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关键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一个个海洋工程超级装备相继投入使用,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超深水迈进。

  导管架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装备,随着“海基一号”“海基二号”等重大装备的建成,我国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建造和安装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在300米以上深水装备建设方面,我国相继建成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等浮式超级油气生产装备,自主研发了20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等一批深水施工利器,成为继美国、挪威后全球范围内第3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

  海油工程副总工程师 何宁:目前,已建成了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了以“海洋石油201”等为代表的3000米级系列化深水多功能船舶装备,初步构建了覆盖“水面、水中、水下”的深水能源装备技术体系,深水装备自主创新逐步由单点突破向多单体、多类型、多规格突破转变。

  随着重大装备技术不断突破,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步伐显著加快。2024年,我国海上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79%,年内在珠江口盆地发现首个亿吨级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流花11-1/4-1等一批深水油气田,进一步推动深海油气成为国内海洋能源的重要增长极。(央视新闻客户端)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东盟专线】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中新社昆明3月21日电 (记者 韩帅南)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仪式21日在昆明举行。今年,云南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包括人文交流、经贸科技合...

    时间:03-21
  • “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发布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21日发布的《首都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若干措施》(下称“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提出,北京将着力学科突破,优化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布局。完善“双一流”建设支持方式,加强数学...

    时间:03-21
  • 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2024年服务公众达7424万人次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媒体见面会3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以“礼赞共和国 创造新生活”为主题,联动全国1679座次科技馆、3909...

    时间:03-21
  • 钢铁大省“变身”算力大省 河北如何吸引大数据产业扎堆落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跃居全国首位。曾经的钢铁大省如今化身数字产业里的一匹黑马,短短几年时间便在算力规模、绿色算力、应用场景等方面多点开花。 ...

    时间:03-21
  • 2025中国科幻大会3月底将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3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2025中国科幻大...

    时间:03-21
  • 新产业带动就业潜力 精准服务“护航”高校毕业生“就好业”

      央视网消息:当前,正值春季招聘旺季。为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各地举办了系列招聘会。3月20日,由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鲁辽等多地人社部门共同发起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春季专场活动在天津启动。  此次,...

    时间:03-21
  • 厦门力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彰显新作为

      中新网厦门3月21日电 (杨伏山 卢钰)作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城市和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聚集地,厦门市深化“一鹭同心”品牌建设,团结引领新阶人士实干争效,奋力推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

    时间:03-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届三次全委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3月21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其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总结科学基金2024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度工作,以高质量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时间:03-21
  • 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十年:水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3月22日是第33届“世界水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2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十年来,水环境保护已取得历史性进展。...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