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专题深思)

2025-03-21 09:0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阵地,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

  深入挖掘讲述红色故事。红色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要结合各地红色资源特点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活动。比如,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富矿”,我们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讲述土地革命时期赣州瑞金沙洲坝下肖村农民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最后全部牺牲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要整合利用多元教学资源,用活用好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红色故事。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运用联合体,有效拓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平台,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依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发起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和决心。

  着力开发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特色课程建设,有计划地开发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是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的内在要求。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和精神资源,整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在课程教学中及时融入相关研究进展,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效。组建高水平教材编写队伍,充分发挥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地方红色文化教材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案例库和素材库,推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推动当地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开展教师主讲、学生主讲、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将各类文物、场馆中蕴藏的丰富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的实际成效,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引导他们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树牢理想信念。

  精心组织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红色文化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创新设计展现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创作推广一批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作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项目。比如,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现代采茶戏《有盐同咸》、话剧《钨金》等一批剧目将红色故事搬上舞台,讲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用戏曲、歌舞、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举办文学周、电影节、艺术展、文艺汇演等各类展演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为红色文化赋能,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展示宣介平台。比如,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多媒体声光等数字科技为主要手段,数字化全景再现红色故事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胜利义无反顾的精神境界,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

  (作者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1日 09 版)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东盟专线】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中新社昆明3月21日电 (记者 韩帅南)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仪式21日在昆明举行。今年,云南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包括人文交流、经贸科技合...

    时间:03-21
  • “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发布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21日发布的《首都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若干措施》(下称“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提出,北京将着力学科突破,优化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布局。完善“双一流”建设支持方式,加强数学...

    时间:03-21
  • 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2024年服务公众达7424万人次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媒体见面会3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以“礼赞共和国 创造新生活”为主题,联动全国1679座次科技馆、3909...

    时间:03-21
  • 钢铁大省“变身”算力大省 河北如何吸引大数据产业扎堆落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跃居全国首位。曾经的钢铁大省如今化身数字产业里的一匹黑马,短短几年时间便在算力规模、绿色算力、应用场景等方面多点开花。 ...

    时间:03-21
  • 2025中国科幻大会3月底将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3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2025中国科幻大...

    时间:03-21
  • 新产业带动就业潜力 精准服务“护航”高校毕业生“就好业”

      央视网消息:当前,正值春季招聘旺季。为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各地举办了系列招聘会。3月20日,由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鲁辽等多地人社部门共同发起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春季专场活动在天津启动。  此次,...

    时间:03-21
  • 厦门力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彰显新作为

      中新网厦门3月21日电 (杨伏山 卢钰)作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城市和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聚集地,厦门市深化“一鹭同心”品牌建设,团结引领新阶人士实干争效,奋力推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

    时间:03-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届三次全委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3月21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其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总结科学基金2024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度工作,以高质量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时间:03-21
  • 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十年:水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3月22日是第33届“世界水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2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十年来,水环境保护已取得历史性进展。...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