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城乡融合,双向奔赴天地宽(评论员观察)

2025-03-21 09:0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城与乡在联通、融合中,展现蓬勃生机、释放巨大潜能,不断创造出经济发展新的可能性和增长点

  广袤乡土一样能成为创业的热土、追梦的舞台,一样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城乡融合,拓宽了人生的选择、职业的路径、成才的舞台。人才的双向自由流动,更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用时约7小时,湖南永州的农产品就能从“菜园子”送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新鲜度有保障。

  国家补贴20%,叠加以旧换新,重庆忠县新立镇的老乡彭学文,以2000元左右的价格拿下原价3000多元的空调,心里美滋滋。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充满活力的城乡市场见证城乡融合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显露出经济发展新机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城与乡在联通、融合中,展现蓬勃生机、释放巨大潜能,不断创造出经济发展新的可能性和增长点。

  今天,随着交通网、互联网、物流网延伸到广大乡村地区,城与乡的边界不再是阻碍要素流动的屏障,城与乡的融合互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场景。

  福建安溪县虎邱镇,85后青年林志辉的直播间里热火朝天。借助网络直播,小山村的茶香飘向城市甚至海外市场。“小时候看爷爷用扁担挑茶走30里山路去供销社,现在我们的茶能卖到北极圈。”林志辉展示着挪威客人的定制茶罐,心中自豪,也颇为感慨。

  近些年,我们看到一种现象,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提供物流支撑,有了互联网、短视频作为展示窗口,很多偏远山乡化身“网红”,从地理意义上的“边缘”走向发展意义上的“中心”。这样的改变甚至“逆袭”,充分证明,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纵深,为拓展市场空间、巩固经济韧性、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广阔腹地。

  在“硬支撑”的基础上,政策、制度方面的“软支撑”更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户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更多奋斗者找到温暖归属;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田间地头也可以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城市商超在全国各地建立直采基地、直采农场,让枝头鲜货第一时间成为架上好货……

  人们常说,道路上的障碍易清理,制度上的堵点却不易破除。最大程度激发改革力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堵点、纾解痛点,必将有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成就一个更加活力四射的流动中国。

  城乡融合既为发展打开了广阔市场空间,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也为人们施展抱负、实现梦想打开了更大天地。广袤乡土一样能成为创业的热土、追梦的舞台,一样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80后海归硕士张丽,放弃外企优厚待遇,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理念来到湖北十堰的乡村,开启油橄榄种植之路,一心要把这个产业做优做强。

  在广东广州做茶叶生意的刘建雄,得益于居住证制度改革,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得到解决,心无旁骛打拼奋斗,一步步从“广漂”成为“新广州人”。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创造的关键因素。城乡融合,拓宽了人生的选择、职业的路径、成才的舞台。人才的双向自由流动,更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更大的历史视野看,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不平衡有望逐步走向平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让希望的田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更好造福广大群众。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1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东盟专线】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 将开展29项澜湄合作活动    中新社昆明3月21日电 (记者 韩帅南)云南省2025年“澜湄周”启动仪式21日在昆明举行。今年,云南省将继续组织开展包括人文交流、经贸科技合...

    时间:03-21
  • “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发布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21日发布的《首都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若干措施》(下称“首都高校基础研究10条”)提出,北京将着力学科突破,优化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布局。完善“双一流”建设支持方式,加强数学...

    时间:03-21
  • 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2024年服务公众达7424万人次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媒体见面会3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以“礼赞共和国 创造新生活”为主题,联动全国1679座次科技馆、3909...

    时间:03-21
  • 钢铁大省“变身”算力大省 河北如何吸引大数据产业扎堆落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跃居全国首位。曾经的钢铁大省如今化身数字产业里的一匹黑马,短短几年时间便在算力规模、绿色算力、应用场景等方面多点开花。 ...

    时间:03-21
  • 2025中国科幻大会3月底将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3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2025中国科幻大...

    时间:03-21
  • 新产业带动就业潜力 精准服务“护航”高校毕业生“就好业”

      央视网消息:当前,正值春季招聘旺季。为促进企业稳岗扩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各地举办了系列招聘会。3月20日,由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鲁辽等多地人社部门共同发起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春季专场活动在天津启动。  此次,...

    时间:03-21
  • 厦门力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彰显新作为

      中新网厦门3月21日电 (杨伏山 卢钰)作为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城市和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聚集地,厦门市深化“一鹭同心”品牌建设,团结引领新阶人士实干争效,奋力推动新阶队伍展现新风采、...

    时间:03-2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届三次全委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3月21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其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总结科学基金2024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度工作,以高质量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时间:03-21
  • 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十年:水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今年3月22日是第33届“世界水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21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十年来,水环境保护已取得历史性进展。...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