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加强青年学者思想政治引领

2025-03-23 05:47: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文物、文献……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成员在一件件珍贵展品前驻足深思、交流。

  “学习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的决心。”“红色引擎”工程成员、化工学院教授王丹说,他与团队正开展新的科研项目,助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

  高校承担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聚焦“双一流”建设和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实施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将其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着力推动党建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双融合。

  政治引领,为青年学者成长引路护航

  王丹的家乡山东临朐县是沂蒙革命老区,从小听着“沂蒙母亲”的革命故事长大,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他儿时以来的梦想。

  从北化博士后出站后,王丹留校工作。“2021年,‘红色引擎’工程第二期启动,将我吸纳为成员。”他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学院教授陈建峰是该工程的“政治导师”,有30多年党龄,“陈院士常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组团攻关什么’,他在思想和学术方面都给予我很大帮助。”

  据介绍,“红色引擎”工程以青年学者为主体,成立“红色引擎”功能型党支部,学校党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高层次人才党员担任支委,共有党员37人。同时,聘请10余位院士、专家、校领导为“政治导师”“学术导师”,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青年学者处于确立职业发展和科研方向的关键时期,如何从政治上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干部人才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青年学者党支部共建开展组织生活,参加人才专题座谈会……王丹说,自己在“红色引擎”工程中成长很快,“最大的收获是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定了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如今,王丹已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近年来,围绕加强青年学者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北化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吸引力,举办“科学家的格局观”等主题的“引擎茶座”,邀请党员院士、专家结合亲身经历为青年学者信仰引航、发展引路,并健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青年人才工作机制,在日常思想引领和科研攻关实践中提供“一人一策”针对性指导。

  “通过‘红色引擎’工程,我们在加强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党员的培养方面积极探索。”该校党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近5年发展青年人才党员20名,一批青年人才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骨干、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相应成果应用在多个关键领域。

  行动引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

  从内蒙古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赵宇飞也是“红色引擎”工程的一员。他称自己是实验室里的“新农人”,正在进行的研究就是为了“稳”住土壤里的重金属和盐碱等,同时“送”上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红色引擎”工程的“学术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的言传身教,让赵宇飞感触很深。一次,他们在西北地区土壤修复现场调研,“段院士看着草木稀疏的土地感慨,‘我在农村长大,深知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我们的科研就是要服务农民。’”赵宇飞记忆犹新。

  土壤修复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曾有一段时间,赵宇飞的研究陷入瓶颈:创新点不明确,成果应用推进缓慢,与企业生产脱节等。带着困惑,他参加了一场“红色引擎”学术论坛,做了专题汇报,现场得到不同领域权威专家“把脉问诊”。

  “比如,有专家建议我结合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危废多、回收效率低等问题,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为土壤修复材料研发积累经验。”赵宇飞说,一系列学术交流拓展了他的科研思路。

  加入“红色引擎”工程的,还有生命学院副教授侯毅。进行核磁造影剂研发,联系合作单位开展精准检测,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最近,侯毅十分忙碌,“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让研究成果早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特别是延伸到基层社区医院。”

  近年来,侯毅投身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领域研究,希望自己的科研创新成果能够实实在在服务群众。

  “通过‘红色引擎’工程,我们引导青年学者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校党委副书记崔春花说,走出实验室,走进基层一线,了解行业现状、对接企业需求、满足群众期待,让青年学者更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价值引领,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成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通过青年教师影响、带动、塑造青年学生?北化“红色引擎”成员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自身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秦老师,我要回家乡工作啦!”收到应聘单位录用通知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程鼎炜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导师、材料学院见习教授秦璇报喜。

  2024年秋招季,作为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纵向党支部书记,秦璇主讲了一堂专题党课,题目是“以信仰之光铸就青年报国担当”,分享了自己及“红色引擎”其他青年学者的成长经历。“秦老师鼓励我们,不要囿于眼前短暂利益,而是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程鼎炜印象深刻。

  秦璇说,在“红色引擎”工程中,自己不断学习成长。该工程的“政治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化校长谭天伟一直鼓励她,要努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学者,以好奇心探寻科学前沿,勇于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这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启迪与塑造。我也希望能够这样培养学生。”秦璇说。

  为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朋辈引领作用,秦璇将“红色引擎”模式引入自己所在的纵向党支部,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举办歌咏比赛、师生运动打卡等,搭建起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红色引擎’工程是学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表示,学校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将进一步探索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强化人才支撑,努力建设国家大化工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3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我国自主研发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运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杜燕飞)据国家能源集团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22日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提升了我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助力黄骅港站打造国内首个重载铁...

    时间:03-23
  • 女子冰壶世锦赛中国队摘铜 获得米兰冬奥会参赛资格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胡雪蓉)北京时间3月23日,在2025年女子冰壶世锦赛铜牌赛中,中国队9:4战胜韩国队,时隔14年再次夺得世锦赛铜牌,同时获得2026年米兰冬奥会参赛资格。 本届世锦赛于3月15日至23日...

    时间:03-23
  • 第五届中国女子围棋国手赛在京开幕 常昊:希望棋手能重塑前辈辉煌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李乃妍)3月22日,“白水苹果杯”2025年第五届中国女子围棋国手赛开幕式在中国棋院举行,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表示,当前面对日韩选手的冲击,希望女棋手们能够努力重塑前辈的辉煌...

    时间:03-23
  • 体操世界杯安塔利亚站:杨凡予微高低杠夺金 兰星宇吊环登顶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欧兴荣)北京时间3月22日晚,2025年国际体联体操世界杯安塔利亚站迎来多项决赛。中国队表现出色,杨凡予微夺女子高低杠金牌,田倬凡获得铜牌;兰星宇夺得男子吊环金牌,张博恒获得第...

    时间:03-23
  • “展现出超越时空的伟大思想魅力”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

    时间:03-23
  • 北京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潘俊强)日前,记者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北京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专场获悉:北京市共推动59家企业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224...

    时间:03-23
  • 这里的音视频产业有点潮(深阅读·文化和科技融合)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湖南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上有哪些新探索?近日,记者走进智慧演播...

    时间:03-23
  • “数”探转型路  产业逐“绿”行(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走进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钢”),原先的钢铁生产基地,变身为杭钢半山数字经济小镇、大运河杭钢公园;老厂房上建起“浙江云”“杭钢云”两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算力装备产业园,保留下来...

    时间:03-23
  • 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取得不少新进展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赵益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1日表示,近段时间,中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取得不少新进展。中亚班列开通新线路,中吉乌铁路启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度开行破万列。中方已同...

    时间:03-23
  • 和平是各国携手演奏的和谐乐章

      据新华社日内瓦3月20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0日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举办的“国际人道法促进持久和平”高级别研讨会上发言,阐述中国关于解决当前国际...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