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教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书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选》中的多篇著作都对金融事业发展作出深刻论述。比如,《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我们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为优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等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要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引。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的金融乱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偏离了新发展理念的正确指引,最终偏离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牢牢把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我国金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立场截然不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增强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坚持金融惠民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开发更多满足群众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让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金融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了,但供给体系没有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这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的,其中包括金融结构不合理,这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以金融体系的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等,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比如,优化融资结构的重点在于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比例,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优化资金供给结构要善做加法和减法,增加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同时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和“僵尸企业”退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又自带风险基因。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为此,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金融体系韧性。要科学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整治各种金融乱象,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积极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严密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保险市场风险等,切实防范金融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作者为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本版文章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组稿、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