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企业负担减下去 监管效能提上来(法治头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09-18 06: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义安分局组织民辅警到辖区企业生产车间检查。

  阮国庆摄

">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义安分局组织民辅警到辖区企业生产车间检查。
  阮国庆摄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分局行政执法人员在检查学生学习用笔质量。

  张 玲摄

">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东分局行政执法人员在检查学生学习用笔质量。
  张 玲摄

  “危险废物标志标牌需要更新成最新样式”“精馏塔釜、原料液位计排液口未按规定设置双阀或进行单阀封堵”“其他检查事项未发现问题”……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来到辖区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场检查后,当场反馈结果。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发布。3月以来,司法部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行政检查的次数下降了,但发现问题率提高了,这表明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质效大幅提升。”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规范行政执法要坚持严格依法,真正把该减的减下去、该管的管到位。

  如何既破解“乱检查”突出问题、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又发挥行政检查作用,引导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秩序?近日,记者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地,探访执法部门如何优化涉企检查方式方法,开展精准施策。

  针对“九龙治水”,实施“综合查一次”

  只进一次门,能查多项事

  “总体经营情况良好,但要防范杜绝园区内电瓶车违规充电问题。请您签字确认。”在浙江金励环保纸业有限公司,联合检查组执法人员对企业检查后提出整改意见。

  此次检查归并“同一类检查对象”,由浙江省龙游县应急管理部门发起,发改、住建等部门共同参与,改变了以往各职能部门分别检查、多头查、重复查的状况。

  “以前这家查完那家查,给出的整改意见还互相‘打架’。”该公司负责人施女士表示,“现在检查次数少了,哪里需要改、怎么改也明明白白,让我们感到很安心。”

  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当地不仅在检查上做减法,还在服务上做加法。

  8月11日,在龙游县餐饮开业“一件事”平台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同时接收到由县市监局推出的“县东华街447号拟开早餐店”信息。

  当天下午,3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这家店进行实地察看,现场对申请开办经营人尹先生进行油烟排放、排污许可证办理相关事项指导和提醒。

  “开业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多个部门主动上门服务,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尹先生连连称赞。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近年来,浙江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完善了统筹检查计划、“综合查一次”等一系列制度,年度检查总量大幅下降,企业负担明显减轻。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综合查一次’机制更加健全,部门、层级、领域年度联合检查实施率力争达到80%以上,非现场检查占比逐年提高,现场检查总量持续下降。”浙江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探索解决执法主体多、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难题,当前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

  湖南省长沙县有各类企业近8.8万家,民营经济活跃。

  “每年3月底前,我们都会编制涉企检查计划,报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后,按照计划开展。”长沙县行政执法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班负责人介绍,除了计划执法和投诉举报、转办交办等途径实施的检查事项外,执法人员要坚决做到无事不扰企。

  在湖南,长沙县率先公布县级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清单,确认70个法定行政检查主体,891项检查事项、579项年度检查计划全部公开公示,企业看得明明白白,“查什么、谁检查、何时查”一目了然。

  “加强行政执法主体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越权执法。”长沙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还通过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在危险化学品、非法集资等11个重点领域,工程机械企业、超级市场零售企业等八大行业实行跨部门联合检查,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检查。今年1—6月,全县涉企行政检查2061次,同比降幅超71%。

  防治“大水漫灌”,推行分级分类监管

  不搞一刀切,提升精准度

  “自从推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公司迎检的时间大大缩短!”站在忙碌的生产车间里,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顺广轻松地说,前些年,迎检就像“赶考”,各部门“无差别检查”,有时一天接待好几拨。

  往年让企业头疼的“赶考”,如今有了大变化。今年以来,山东省莒南县推动监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企业风险等级、信用评价和历史监管记录等数据指标,将企业按风险从低到高确定为A、B、C、D四个等级,编制形成全县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清单。

  “与分级分类结果对应的是差异化监管模式。”莒南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对A级企业,就实行“非举报不现场检查、非异常不主动打扰、非必须不增加负担”的监管方式,而对D级企业则要重点监控、专项必查,检查频次、抽查比例也要相应提高。

  “我们公司无违规记录、风险较低,现在检查频次比以前少了一半还多。”胡顺广说,“分级分类监管让我们感受到信任,也更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山东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中,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规定、监管目的、信用情况、监管对象特点等因素,形成分级分类监管标准体系并开展差异化监管。“今年以来,山东全省在入企行政检查数量压减30%以上的同时,实现了问题发现率稳步提升,涉企检查更加精准高效。”山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高风险领域“重点盯防”。

  “该严则严、当宽则宽。针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高风险领域,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守牢公共安全底线,不能因减负而放松监管。”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章志远表示,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既要遏制扰企无实效的乱检查,也要坚守法治底线,避免一刀切,防止该查不查、该严不严。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用AI识别对供餐单位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可视化管理。”北京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阳光餐饮”风险管控平台内嵌餐饮违法行为AI识别预警功能模块,可将识别到的疑似违规行为推送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如果一企业一年内被判定存在违规行为超过两次,从第三次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其开展全方位的现场检查。”

  今年前6月,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3.1万户,已超过全市企业总量的10%。同时,北京市持续深化“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目前已有3023户企业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反守信承诺、涉及严重违法失信等情形,被移出清单并加强监管。

  强化数字赋能,执法监管更智慧高效

  干扰最小化,效能最优化

  “嘀”!一声清脆的扫码音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某食品企业负责人唐先生的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出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姓名、证件编号、照片、本次检查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权利义务。

  “以前只知道是来检查,现在主动亮证,我们能知道谁来检查、检查什么、标准是什么,不仅省去很多沟通成本,心里也更踏实了。”唐先生感慨地说。

  依托“粤政易”和“粤执法”平台,广东创新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方式,广泛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制度。执法人员须主动“亮”电子执法证,监督人员实时掌握定位信息,企业可扫码验身份、行使监督权,全过程留痕可溯。

  “‘亮码检查’给了企业、商户拒绝不合理行政检查的底气,执法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博罗县司法局负责人说。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广东不断总结数字化线索排查经验,着力开发“粤执法”中数据汇集分析、排查预警等功能,助力涉企行政检查“无感定位、全程监督”,最大程度防止检查扰企、伤企。

  科技赋能,不仅让执法晒在阳光下,而且带来检查效能大幅提升。

  暑假期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河下古镇,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古镇沿街“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众多,消防压力大。

  在淮安市消防救援局的推动下,河下古镇安装了智能感烟探测报警器和高空瞭望系统。一旦探测到火灾烟雾,报警信号就会传送到消防执勤点的智慧云服务系统,同时店铺联系人和消防执勤点值班人员也会收到提示短信,联动到场处置。高空瞭望系统可主动识别可视域范围内的烟火情况,为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有了它,相当于加了一道安全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家咖啡店的负责人陈欣指着店内的智能感烟探测报警器说。

  近年来,淮安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消防监管力量精准投放,依托119指挥中心建设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实现对接入企业的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实时监测、报警处置及统计分析,让企业安下心来抓生产。

  安徽依托“安徽码”平台开发建设“行政检查码”,形成“发起任务—亮码检查—评价反馈—督促整改”的闭环机制;甘肃省生态环境厅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动态管控系统”与“甘肃省用电智能管控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对超标排放等问题实现“秒级响应”,让环境违法“小动作”无处藏身……

  各地强化智慧监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着力平衡好严格检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高智能的执法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平衡‘无事不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曹鎏表示,新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让涉企行政检查更好统筹、分级分类监管更加精准、企业和群众监督更加方便,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19 版)

  • 相关阅读
  • 最高检发布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典型案例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薄晨棣、李楠楠)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日,最高检发布一批共6件检察技术支持刑事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分别为:北京市检察院、通州区检察院一体化办理的石某盗窃案,浙江...

    时间:09-18
  • 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开幕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梁秋坪、郝萍)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17日开幕。本届大会以“共塑全球公共安全:团结行动,应对多元威胁”为年度主题,来自1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2000人参...

    时间:09-18
  • 构建网络安全协同防御体系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告诉我们,确保网络安全,需要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构建网络安全协同防御体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

    时间:09-18
  • 切实把好人工智能安全关口

    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社会安全与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带来多种风险,有可能对个人、企业和社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推动人工智能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把好安...

    时间:09-18
  • 加大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智能时代奔涌向前,网络安全民心所向。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上,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重要主题之一,引发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相继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个人信...

    时间:09-18
  • 美甲店竟在动刀针?联合整治!

    在江苏省灌南县检察院的推动下,截至今年8月底,相关行政机关已完成全县323家登记在册生活美容机构的全面“体检”,将14家存在严重违法嫌疑或屡教不改的问题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下达明确要求“非医疗机构、无资质人员严禁...

    时间:09-18
  • 耳洞岂能随意打?推动整改!

    “打耳洞”是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应当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中,由专业执业医师在符合标准的环境内规范操作完成。实际生活中,少数既不具备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资质,相关从业人员也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生...

    时间:09-18
  • 深夜淤泥中的生命救援

    “有人落水了,快来救救她!”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向华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快!带好装备,立即出发!”接到报警后,向华派出所副所长周明磊迅速带领民警辅警,携带救生绳、救生圈、浮板等装备,在夜色中开...

    时间:09-18
  • 校园法治课别样“警”色

    “当有人抓住你的手腕,不要硬掰,可以顺势反向旋转,借力挣脱……”秋日的校园里,一抹别样的法治色彩引人注目。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礼堂内,成都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通过实战演练,教授防暴力侵袭技巧。这是成...

    时间:09-18
  • 前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今年以来,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127列,同比...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