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岁的曹明秀老人每天吃完饭,都有要把剩菜收起来,下顿再吃。(杨鑫 摄)

曾几何时,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样的日子。珍惜粮食,拒绝浪费。(杨鑫 摄)

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严重。(吕丽霞 摄)
本网讯 (记者 吕丽霞 实习生 张昊)2013年春节前,党中央提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口号,全国自上而下也掀起了"光盘行动",号召人们厉行节约,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餐一饭做起,俭省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行动发起后,我市积极加入"光盘行动"之中,相关部门向机关干部、广大群众积极宣传"光盘行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深远意义,同时采取措施积极营造勤俭节约的就餐环境,督促顾客理性消费,一场轰轰烈烈的"光盘行动"在全市展开。
浪费现象触目惊心
在外就餐几乎是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单位、朋友聚会、检查工作、接待上级、商务用餐以及各种各样的宴席,几乎每天,城区里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中小餐馆,都是高朋满座,饭菜满桌,就餐消费似乎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部分。然而,大餐饮业红红火火的背后,人们也不难发现,一种浪费越来越触目惊心。
"我在这里当了两年的服务员,以前几乎天天都看到满桌子剩菜,实在可惜!"市区一家高档酒店的服务员介绍,她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包间的客人服务,现在的客人饭量越来越小,菜却是越点越多、越点越高档,一桌菜七八百元是很平常的,但往往是吃一少半倒一多半,有时鸡、鸭、鱼、肉整盘的剩,看着就让人心疼。在这家酒店的后厨里,放着四个大垃圾桶,店里的大厨介绍,以前酒店这几个大桶天天都是满的,这些剩菜的垃圾量几乎相当于他们购进原材料的1/5,也就是说,1/5的东西不是被吃掉了,而是被浪费了。城东一大型酒店的服务人员李大姐介绍,她们酒店经常承办一些大型宴席,有些人一办就是几十桌,每桌十个人,热菜凉菜加上主食、小吃一共近三十个,酒席结束后,肉、菜满桌,有的几乎最后几道菜没吃几口就被剩下了。打扫的时候,整盘的鸡、鱼被倒掉,剩饭、剩菜装满了垃圾桶。她们这些服务员直呼"作孽"。
中档餐馆的消费现象依然严重。通江路一家餐馆的老板介绍,做餐饮的都有一个行规,就是用客人的人头数估算菜量,一般按每人1.5斤估算,而且要素菜和荤菜搭配合理。但近几年客人菜越点越多,肉菜严重超过比例,所以几乎桌桌都有剩菜。
据部分餐饮业服务员和老板透露,以前这种浪费现象最严重的体现在公款消费上。公款消费人出手比较阔气,高价位菜多、烟酒消费档次高,往往剩菜也是最多的。另一个就是包席,一般包席时主家都比较好面子,希望菜能丰盛些,到最后大部分饭菜就被浪费掉了。中小餐馆浪费现象相对来说较少,整体上来说,用餐上的浪费是餐饮业上的一个突出问题。
营造绿色消费环境
2013年1月中下旬,全国各地掀起了"光盘行动"的热潮。我市及时提出了"吃光盘中餐,今天不剩饭"、"拒绝浪费,珍惜粮食"等口号,向大家宣传"光盘行动",引导大家俭省节约,树立绿色就餐新风尚。
首先,全市自上而下,在各个机关单位,把"光盘行动"作为干部纪律作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要求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公款消费、不接受吃请,吃工作餐时不能浪费,并把此作为单位一项制度长期实施。同时,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观念,引导企业单位减少年会、年终聚餐活动,这些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遏制了公款吃喝的现象。
政府相关部门召集餐饮负责人召开会议,要求制作明显的提示标志,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并对剩菜剩饭进行打包。酒店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了"光盘"行动,给每个包间制作了提示牌,在大堂会、班前会、部门例会上通过学习勤俭节约的实例,宣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节俭方面的思想方针,对服务员做理性消费的培训,劝导消费者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后厨对菜量也做出调整。
同时,部分学校和民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向学生、市民宣传"光盘行动",更多的人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光盘行动"之中。在市区的几所校园中,餐厅悬挂起了"拒绝浪费,从我做起"的横幅,开展"光盘行动"主题活动。更多的市民在自己家中开展"光盘行动",做饭时以人定量,吃不完的饭菜放进冰箱下顿再吃,从细节做起,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活动;媒体也对"光盘行动"积极进行报道,宣传"光盘行动"中的新变化、新典型,为"光盘行动"推波助澜。
一个个看似平凡的行为,一个个简单的动作,一个个微小的力量,在"光盘行动"中汇聚起一种正能量,唤醒了市民的节俭意识,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就餐、节约用餐的新风。
公款消费有效遏制
声势浩大的"光盘行动"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市民原来的用餐习惯是否发生了改变?带着这个问题,春节后,记者走访了市区的部分酒店和中小餐馆。
几家大型酒店的工作人员谈到,从提倡"光盘行动"以来,市区内最大的变化就是公款消费几乎消失。以前年前单位年会、聚会多,下级接待上级吃请多,年后各个单位会议用餐也多,他们几乎接待不过来,但在2013年春节前后这种现象很少,他们的生意也萧条了不少。尤其是年后,公款消费几乎很少,商务接待点菜也简单许多。
另外,我们也从刚刚结束的市上和商州区的两会中看到了新风尚,会议上采用自助餐的方式,饭菜简单可口,代表委员用餐方便。据了解,为了给大家起到带头作用,引领时代新风尚,会上还把积极实施"光盘行动"作为改变会风内容之一,提醒代表委员节俭用餐,不要浪费粮食。在两会过程中,代表委员也积极遵循着这一原则,吃多少,拿多少,基本上做到不浪费。一负责两会用餐的酒店服务人员谈到,往年有时还会看到剩菜的盘子,但在今年,这种现象几乎看不到了,大多数人都吃得很干净!
2月20日,在商城附近的一家饭店,某企业部门负责人张先生陪五位客人到二楼餐厅吃工作餐,落座后张先生便开始点菜,他拿着菜单报出了4个凉菜,4个热菜,这时,服务员微笑着提醒客人,"先生,您点的菜已经够吃了!要不然等会儿不够了再点。"听完这话,张先生欣然接受了服务员的建议,放下菜单。春节过后,在市区用餐,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面,服务员适时地给出提醒与建议,在这样的用餐环境中,以前那种摆排场、比阔气的风气逐渐减弱。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从年后情况看,公务用餐客人明显减少,即使是工作餐,客人点菜也明显有了节制,浪费现象比以前大为减少。
包席消费浪费严重
开展"光盘行动"以来,公款用餐得到有效遏制,但从中小餐馆反映的情况来看,私人消费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上浪费依然很严重。
2月22日中午,在黄沙桥附近一家餐馆中,一楼的七八张桌子上全坐满了人。一桌客人离席时,记者发现,六七个客人竟然点了十多个菜,两三个盘子的菜只吃了一少半,大部分盘子都没吃干净,客人离席也未见将剩菜打包。在其他的食客中,七张桌子,四桌人基本上把所点的菜吃完,另有三桌基本上都有剩菜。2月27日晚上七点左右,晨光路一家餐馆,杯箸交错,甚是热闹。当一桌桌客人离席时,记者发现,部分桌上仍有剩菜,有的菜甚至没动几筷子就被冷落了,最后被服务员当垃圾处理掉了,很少有人将菜打包带走。服务员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大家都知道"光盘行动",但真正能在用餐时做到光盘的人不多,部分消费者不顾服务员的提示一点一大堆,到最后就浪费掉了。
然而,最大的浪费还是在包席上。记者从市区的几家大中型酒店了解到,春节后,他们生意现在80%的客人都属于私人消费,以私人宴请为主,大部分都是包席,价位有388、458、598、688和888元等好几档,一般情况下,这些价位的包席都够每桌10人食用,档次不一样。一酒店前台谈到,从年后情况看,大部分客人包席时都选择了600元左右的中高档价位,相对来说菜也多些。但从散席后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桌是能吃完的,整盘的鸡、整条的鱼剩在盘子里,只有极少一部分被客人带走,大多数都被倒掉了。在其他几家酒店,工作人员表示,包席浪费是目前餐饮浪费最为明显也最为严重的。酒店工作人员谈到,他们也曾劝一些包席的客人少点一些菜!大部分客人都怕菜不好客人笑话,最后点的菜反而剩下了。
部分餐饮老板谈到,以前是公款消费浪费严重,经过春节前的治理,现在这方面很少了,现在私人消费浪费显得格外突出,除了他们做好提醒服务外,还希望消费者提高自律意识,理性消费,不要过多点菜,浪费粮食。
农村用餐俭省节约
在我市广大农村,大部分群众基本上保持着俭省节约的优良传统,餐桌上的浪费现象极少。
在丹凤县商镇老陈家中,有一张农村极为普通的大理石桌子,这张桌子每顿饭前老陈的老伴都要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原来,多年来,老陈一家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每次吃饭,撒在桌子上的饭菜都会被他们家人夹起来吃掉。大年初三,外甥一家到老陈家拜年,吃饭时不小心撒在桌子上的菜也被老陈夹起来放入碗中,看到这情形,外甥也学着把孩子掉在桌上的菜夹起来吃了。吃完饭后,老伴把剩的饭菜归了类放好,油盘子涮水和菜底子及孩子撒在地上的菜加点玉米糊一起喂狗。外甥深有体会地说,"舅,还是你们这习惯好,我们以后要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了。"老陈笑着说,"我们都是从穷日子过来的,早年饿得没啥吃,现在啥都不缺了,但也舍不得糟蹋粮食。你们现在生活好了,也要学会节俭啊。"
正月初四是个好日子,洛南县石坡镇的老周给儿子结婚,预计好酒席数以后,老周和厨师开好菜单,原定的两道肥肉在厨师的建议下取了一道,素菜也被取掉一个。厨师说,过年时油水重,人都吃的少,饭菜都要少些。散席后,剩下的菜极少,饭也刚刚好。桌上剩的菜,老周招呼着亲友打包带上,剩下的汤汤水水给自己留点好的,其余都送给邻居喂猪了。老周说,农村人就没有扔东西的习惯,自己吃不了的,喂猪、喂狗,都会物尽其用。
在农村,老年人经历过饥饿的日子,又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大多数人把粮食看得格外贵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以及生活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这一优良传统在年轻人身上得到一定的传承,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较少。商州区北宽坪镇一位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谈到,在城市里呆的时间长了,就不知道粮食的可惜了,回到家中看父母种粮食的辛苦,看到他们珍惜粮食的样儿,觉得自己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以后再不会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光盘行动"任重道远
"光盘行动"在我市开展也近一个月时间了,"理性消费、绿色用餐"的观念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部分群众在用餐时厉行节约,合理点餐,以实际行动加入到"光盘"行列,做绿色消费达人,公款消费得以遏制,但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光盘行动"依然任重而道远。
首先,群众请客吃饭讲排场的观念有待转变。很多采访对象都谈到,点菜时不是不想点少,而是自己请客怕点少了客人不高兴,自己没面子;不是不想打包,而是怕别人瞧不起的眼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做一些公益广告,多搞一些宣传,开展一些评选节俭典型等活动,大力弘扬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之风,让更多的群众把这种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的行为,发自内心的以节俭为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用餐风气。
其次,"光盘"只是"光盘行动"的一部分,更应该把这种观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比如节水、节电、节省纸张等等吃穿用度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光盘行动"的真正涵义,才能在全社会全方位地形成一种节俭之风,让群众从生活各个方面习惯节俭,遏制当前的铺张浪费之风,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省资源。
一种新的社会风气的倡导,过程往往是艰难的。"光盘行动"在商洛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在于我们相关部门的宣传与引导,更在于我们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时评: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唐淑君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奢侈浪费之风。官场上,奢侈浪费之风、贪腐之风越刮越猛,用公款或他人的私款抽名烟、戴名表、开高档车、穿高档服装、吃豪华宴;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笑贫不笑娼,争面子,讲排场,竞奢华,好攀比,人情债无处不在,铺张浪费随处可见;商场上,“极品”、“奢华”、“尊贵”、“皇家”等字眼充斥于广告推销中;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宠爱有加,有求必应,子女对父母索取无度,安然啃老……诸如此类的社会病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社会肌体,浪费着社会资源,损毁着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被一些领导干部淡忘了,享乐主义滋长起来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大量出现,严重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更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损毁了党员干部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奢侈浪费之风腐蚀了党员干部,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狠刹浪费之风,首先要从整治公款浪费开始。因为打的是公务旗号,这种“不揣腰包”的公款浪费,相比于贪污受贿,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恶劣的行为。正如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就在一些人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我市还是一个贫困地区,还有数十万贫困人口,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奢侈浪费。“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
奢侈浪费不符合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事,“成由勤俭败由奢”;施政,“秉公保民,清廉勤俭”。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节俭,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在坚持一种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遏制浪费之风,回归朴素生活,值得每个人践行。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然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勤俭节约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传统,是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必须触动于内心,见诸于行动,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小事抓起,从具体事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办公室的浪费、公款上的浪费及个人生活中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