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赵有良)5月28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音乐研究、民族文化专家,对商南县音乐协会承担的《新型中国民族乐器—贝拉琴制作和普及推广》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扩大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的音域,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贝拉琴是我市商南剧团陈兴华发明的新型民族乐器,他巧妙地将二胡和小提琴的结构方式与振动模式相结合,在共鸣腔体中安装直立音板,在音板的边缘上骑装琴马,架拉四根琴弦,把弓弦拿出来拉,让琴弦在弓的拉动下振动音板在腔体中共鸣,这一结构方式被定名为直立音板双音箱共鸣,以此破解了二胡的音域狭窄和小提琴的演奏方式不适合人体自然动作习惯的不足(本报5月23日、30日社会特刊曾作相继报道)。专家们通过听取项目组汇报、审阅资料、听看音频视频、质询答疑、现场评议,对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陈兴华发明的民族新弦乐器扩大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的音域,提升了表现力,在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的改革、研究上起点高。乐器融合了中国二胡和西洋提琴的优点,低音浑厚丰满,中音悠扬,高音明亮而飘逸,形状美观、实用,构造有所创新。该项目选题准确,资料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审要求;项目设计理念新,方案可行、制作技术先进;该乐器通过相关民族拉弦乐团的试用,受到好评。认为该乐器设计技术路线合理,制作工艺先进,取材方便,成本低,市场前景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总体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