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开挖的山体,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缺失。

村后的削山工程成为引发泥石流的隐患之一

乡亲们帮助村民张正月抢救生活物资

村民李永祥多日坚持自救未停歇

当地部门正在组织机械清理道路上的淤泥

棉被等救灾物资已运到灾区
商洛日报讯(记者 赵有良 见习记者 李亮)6月18日晚突降的一场暴雨,导致商州区板桥镇油房村发生泥石流灾害,全村198户645人不同程度受灾,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发生一周后,记者再次前往该村进行了采访。进村的公路已经恢复通畅,但仍然泥泞不堪,村民们进出村子都要穿上雨靴或胶鞋,随时准备趟水趟泥。村口停放着一辆饮水供水车,每天负责向受灾村民提供日常用水。区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向路边抛撒漂白粉,每天对地面和水体进行消毒。板桥镇国土资源所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组织群众填写《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卡片上记录了每户村民的电话、人口等信息,每一户村民都安排确定有相应的防汛责任人负责撤离。“只要听到敲锣声和喇叭声,就赶紧沿公路朝村办公室跑,那里是临时安置点,比较安全,听明白的就在表上按个手印。”一名工作人员向四周的村民解说着。经了解,重灾户已在村委会附近的安置点妥当安置,区民政部门向受灾群众发放了救灾资金和面粉、被褥等物资,卫生局向村民免费提供预防感冒、痢疾和中暑的药物。部分村民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已开始主动清理自家门前的淤泥杂物,整个村庄的救灾仍在有序进行。
泥石流袭来时,村民李天祥家首当其冲,他刚新修的院墙铁门还没安好,就被泥浆壅塞,他家的小卖部由于泥浆封门,货架子上的各种日用小百货尚在清理中,一只招财猫还在不停地挥手。相邻的二组组长李向阳家的院子灌满了泥沙,他家的机动三轮车被埋得只露出点车箱,看样子足有一人多深。灾后第二天,不知谁家埋在泥石流中的钢丝鸡笼和几只奄奄待毙的泥鸡已被清理。
对于造成此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多位村民众口一词,说是由于村后山体被挖,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挖下的虚土暴雨后被冲进了村子。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循着泥石流冲来的痕迹,沿江家沟溯流而上,只见沟内的河道堆积了大量从山上冲下来的泥土和砂石。在被开挖的山脚下向上望去,很容易地就看到前面的一座山坡,山顶大面积地被削平,草木植被毁掉,土褐色的砂石裸露,与附近山体的葱绿形成鲜明对比。在一边的坡梁上,停放有多台大型机械,被开挖山体留下的几个用来测算工程方量的土坎高台,高的达七十余米,犹如古时的烽火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由此可以窥见对山体的开挖之巨。
“这个工程是去年开的工,动工时村民就担心破坏了生态环境,曾经阻拦过,这下暴雨把泥土石块都冲进了村子,导致泥石流把好端端的村子弄日塌了。”“发生这么大的泥石流和村后开采山坡绝对有关,以前满山遍野全是草木,雨下的比这还大都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灾害。”油房村二组的几位村民向记者反映说。
记者了解到,在村后山上施工的企业为陕西新泰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主要以利用林地为依托,以农业生态产业园为重点,以农业发展、科研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据说公司注册地址就是商州区板桥镇,在油房村开发的项目是“商州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
除了政府的帮助外,部分群众已经开始自救。在受损害严重的油房村二组,村民闵增红家的院子完全被泥浆淹埋,由于是土房,现在还能看清洪水留在墙上的印记。闵增红光着腿脚,膝盖以下沾满了泥浆,正忙着铲家里的泥巴。村民李卫鹏房子被泥浆漫灌,隔墙倒塌,厅堂柜子上摆放的老父亲的遗像被泥浆吞没,他不忍心让老父逝后跟着受难,一周来多次进入泥浆中摸找,虽然最终找到了老父亲的遗像,却不慎将左脚跟腱划出个大口子,被村民送往洛南县中医院治疗,乡亲们帮他从泥浆中捞拽出的摩托已完全报废,他母亲刚作过脑膜瘤手术,洪水中栽倒,头部受伤发炎,媳妇也被洪水打倒受到惊吓,还要照看3岁的小孩,多亏村民们热心相助。村民张正月叫来亲朋,将家中的物品一样样地往出搬运。许多村民也都想方设法地抢救着家中有用的东西,他们说多抢救出一份财产就少一点家庭损失。闵增红告诉记者,灾害发生的第二天,远在洛南等地的亲戚就来到家里,给他带来日常生活用品,帮他抬家具,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说“现在一些小事,就靠自己动手,自己解决困难。”村医闵亚婷跑前忙后地照顾着受到惊吓的妇女和小孩,定期给他们量血压,提醒村民多喝水。村民们反映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担心这段时间再下大雨造成二次灾害,二是如何给他们赔偿,再一个是如何治理造成泥石流的祸端。
目前,油房村电力、交通已恢复正常,河道内堆积的泥砂已清理完毕,村中主河道已畅通,多台大型机械正在向江家沟开挖导流渠,但村庄内的泥石流清理尚需时日,造成灾害事故的深层原因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