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一位老支书的心愿

一位老支书的心愿

2014-01-21 10:42:07

  商洛日报讯(见习记者 王倩 程茜)1月14日,冬日里温暖的一天,商州区大荆镇普陀村的罗振友闭着眼睛坐在自家门口悠闲的晒暖暖,阳光倾泻在他脸上,嘴里哼着秦腔,白花花的胡须随着他的笑容颤动。我们的到来惊动了他,他睁眼打量我们,让我们在他身边坐下,倾听他的故事。
  一心为民的老支书
  体格硬朗,脸上光彩矍铄,让他看起来没有83岁的年纪,说话时脸上一直伴有笑容是他给人最直接的印象。1959年他当上普陀村的村支书,在任30余年里,为村民操心受累从没有怨言。罗振友说,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普陀村还是个隐没在山凹凹里的小山村,别说水泥路了,村民连饭都吃不饱,为了解决村民的温饱,他组织村里的青年办起砖厂,一来就近解决了就业,二来用赚的钱重新盖了普陀小学解决了校舍的问题。轰轰烈烈的大干一番后,让罗振友最头疼的还是村民的经济收入,后他又组织各大队办木业厂,专门生产木柜和箱子,木业厂兴旺起来后,他将原来的旧校舍卖了又盖了20间新校舍,给村上也换了新的办公室。10年间,村民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村子里有了学校、木业厂、砖厂以及医疗室。紧接着70年代,罗支书一点也不消停,他积极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的号召,搞起了封山育林。说起封山育林,罗振友语气里透露着自豪。他告诉记者,因为那个年代人们都比较穷,没有吃的,连地里的草根都被人挖去吃了,普陀村周边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他带领村民整治坡地,植树造林,在山顶上开始种植马桑、松树和核桃树,这一种就是1800多亩,不仅改变了光秃秃的山貌,还为村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看到我们和罗支书聊天,村民像看稀奇一样围上来,七嘴八舌的争相搭话。“老罗前些年那可真真做了很多实事,他是人们拥护的村干部,普陀村多亏有他。”一位姓陈的村民乐呵呵地说。
  “全村群众能过上小康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说到现在村子里的变化,罗支书伸手给我们指:“这条路,那条路,村上原来的路都是土路,天干的时候灰大的扑人脸,下雨的时候能粘两脚泥,看现在,变化大多了,还有那路灯,到晚上了路上明晃晃的,多美的。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宽畅新式的小楼房多过了老式土木房子,路面上隔一段就有垃圾桶,路两旁的路灯像护卫一样守护着村庄。正在说话间,罗振友的儿媳妇出来阻拦,不让罗振友说,嫌话多了是非多,跟前的几个村民却异口同声地说:“怕啥呢,老支书说的是实话,又没说瞎话。”罗振友的儿媳妇说:“我公公天天晚上看新闻,比吃饭都准时,成天都说他现在的心愿就是老之前看到村上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你说他现在又不管事了,还爱操心,我们想让他一天吃好喝好身体好就行了,可他还爱替别人操心。”罗振友笑着接过话:“我现在生活基本没啥牵挂了,要说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全村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都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 相关阅读
  • 致富不忘家乡情 捐资助学献爱心

      商洛日报讯(严会平 贠战军)1月13日,市三届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丁书贵,冒着严寒来到柏峪寺镇王新宇等5名贫困大学生家中慰问,并给每人送上2000元助学金。   丁书贵是洛南县柏峪寺镇日红村人,自幼家境贫寒,...

    时间:01-21
  • 从山沟沟到移民新区

      商洛日报讯(见习记者 陈 波)1月15日,冬日的清晨,暖阳洒满福临佳苑的院落,这里是陕西安居工程的重要搬迁点。刚刚搬迁移民到这里的村民正坐在院门前晒太阳、拉家常。今年快60岁的舒育莲是山阳县延坪镇龙腾沟村人...

    时间:01-21
  • 关爱空巢老人 赠送爱心手机

      商洛日报讯 (吴雪莉 杨帼琼)1月17日,商州区综治办、商州区妇联、商州区老年协会联合联通公司在沙河子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赠送爱心手机”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巢老人”成...

    时间:01-21
  • 商州倾力打造秦岭休闲之都和关天产业新城

      商洛日报讯 (张希锋)在近日召开的商州区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商州区提出瞄准打造“秦岭休闲之都、关天产业新城”目标,突出项目增投资,扩大产业上水平,统筹城乡建城镇,深化改革优环境,扩大开放保招...

    时间:01-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