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刘军峰)从镇上走的时候,还是好端端的天,而到了东山岭上,突然就飘起了雪花。刘世明对这样的天气习以为常。眼下已到腊月十几了,他要借抄电表收费的机会看望几位困难群众,帮他们捎带一些生活日用品。
刘世明骑着摩托车上到了岭上又下到了岭底,然后拐进大桑园村闫沟组,再步行数十分钟山路,来到了刘兴宝老人家。老人今年75岁,前多年乘坐三轮车时出了事故,落下了残疾。
听见老伴和刘世明说话,老人赶紧拄起双拐,从内屋里出来,刘世明见状,进屋里为他搬来椅子,让他坐好。“老哥,我今儿给你捎来了这方便面,还有两斤白糖、两袋洗衣粉。”刘世明将东西放到桌子上,然后拉着老人的手,问长问短。在检查了屋内外电力线路无异常后,刘世明来到檐下抄了电表的数字,“本月用电20度。”
“上月用电也就二十几度,十几块钱。”他将上月的电费发票递给了老人的老伴,老伴用手摸了摸口袋,却没有掏出钱来,刘世明知道,为老人看病已将一家的积蓄用光了。“电费以后再说吧。”连同捎带的东西,接近一百元,他没要分文,转身离开。
在剌骨寒风和飘飞的雪花中,他步行折回到摩托车处,又急着向赵家庵骑去。山路十八弯,如今的通村水泥公路方便了摩托车,但弯道太多,加之路面太窄,他不敢骑得太快。十几公里山路,一个多小时后,他上到了赵家庵村肖梁沟垴。“昨天给白启堂老人打电话说了,今天不管咋样都得去。”尽管双手已冻得发麻,但他还是没有停下脚步。
花甲之年的白启堂老人早已守候在门前,一桶食用油、一箱方便面,还有一些生活日用品,交给了老人。抄电表,收上月电费,叮嘱老人安全用电,他又要匆匆离开了。
刘世明是国家电网陕西省丹凤县供电公司竹林关供电所一名普通电工,1987年开始从事农电工至今,一直负责着东山岭上大桑园、赵家庵等村600余户群众的用电工作。山里人居住分散,东沟西岔的,走上半天路,才碰上一两户群众。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留守老人和病残的群众了,他们无法出行,去不了镇上,米面油和生活日用品成为最大的难题。在这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东山岭上,由于每月要抄表收费、巡查电力线路安全,刘兴明就成为他们最熟悉的人了。为他们捎带生活必需品,啥时候成为了刘兴明的义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这么多年来他到底为困难群众捎带了多少东西,又垫付了多少钱,他没有算过,但往往是每月工资一发下来,除过支付垫付款外,就所剩无几了。“农村现在的留守老人很多,等孩子们打工回来了,欠费差不多都会收回来。”他总是这样宽慰自己。
“给群众帮忙,让群众生活方便些。这是我力所能及的责任。”刘兴明将义务变成了责任,在秦岭深处的东山岭上,马不停蹄地奔波着。
“不光是用电离不了他,生活也离不了他。”白启堂老人目送刘世明离去,老远了还站在寒风中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