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两名低保户的心声
商洛日报 (记者 张 萍 见习记者 谢 非)“我是村上的第一批五保户,国家给我保吃、保穿、保医的,就算无儿无女,百年以后,国家还管安葬,晚年生活基本没什么担心的了。”这是近日记者在丹凤县资峪镇麻地湾村采访时,孤寡老人张水平说出的一段心里话。
张水平今年65岁,和母亲相依为命一辈子,无儿无女,母亲前些年去世后,他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家里有几分地,但他年龄大了,干不了体力活,只好荒废了。2006年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开始实施后,张水平被村里列入第一批五保户,一年可以领2000多元,“现在除了心脏不太好,身体也没什么大的毛病,这些钱够我平时吃喝用了,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多亏了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啊!”
老人的房内摆设很简陋,但收拾的很干净,衣服也是叠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床头边。厨房的案板上摆着午饭没下完的手擀面,邻居张俊发说:“老人爱干净,饭也做得好,只要手边有零花钱,平时生活上我们邻里再帮衬点,老人的晚年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57岁的张举才也是一位低保户。他以前居住的南沟村在深山沟里,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坡地越来越少,98年的水灾让沟里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差,出行也极为不便,沟里的村民们便陆陆续续搬走了。2000年时,张举才搬到了现在所在的麻地湾村槐树组。为了有点收入来源,张举才在自己南沟村的地里种了一些黄芩,但是每次从家里走到地里要耗费一个多小时,并且黄芩至少要3年才能见到效益,所以生活也比较拮据。麻地湾村2011年把他也列入了低保户,现在一个季度有400多块钱的低保金。“自我从对面南沟村搬出来之后,因为不是一个村,在这里没有房没有地,所以一直都是租别人的房住。还好我有村里给我办的低保,现在生活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好,我很知足了。”在经房主同意后,他在院子里开垦出了一小片地,种了一些香菜、菠菜,解决了吃菜问题,也节省了一笔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