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经市区的丹江水清了,“一江清水供京津”是商洛人民的精神动力。

我市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市的骨干产业。图为商南采茶女采春茶。

水清山绿天蓝的丹江上游湿地

绿色生态游成为商洛主导产业,也使我市成为全国旅游百强城市。
商洛日报讯(文/李育善 图/记者 左 京)丹江古称丹水,传因盛产丹鱼而得名,因尧“将帝位授舜”“封子朱于丹水”之美谈而扬名,江边土著却惯称其为州河。从传说和惯称中,可以想见昔日丹江江水之清、江水之大——红鱼悠然,有河如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丹鱼少见了,江水渐小了,丹江改以河的形式和概念面对世人。时光荏苒,商洛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在应和着时代的脉动,南水北调这一国家战略工程,使商洛再度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水源地
南水北调,就是把中国南方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其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用水30亿立方米。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不久就要从丹江口水库北流而上。人常说,饮水思源,其实,许多人只知道南水北调是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却不知道丹江的源头在秦岭腹地的商洛凤凰山南麓。
丹江,是商洛的母亲河,全长400多公里,流经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最后,从商南的白浪镇月亮湾出境,经河南淅川入丹江口水库。
无数山峰拥挤出丹江,丹江河流冲积出这片谷地,商洛人才有了繁衍生息之地。这里的每一条沟沟岔岔都有大小不同的小溪流,小鸟依人般拥吻着大山。那数以万计的溪流就是丹江的儿女们,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对母亲河倾诉着心声。
一江清水送北京
丹江河,儿时我们扑腾在河里,随大人这么叫。那时的河水,虽不是常常满岸,却也一直奔腾的。两排岗哨一样的白杨间,是一条沙堤。沙堤外,是每隔50米一个的石鳖子。石鳖子上多有人,特别是在夏天,手捧书卷端坐的读者,谈情说爱的男女……鳖子下,便是那清可见底的滚滚河水。洗衣的妇女多在上游,江边花草树木便是晾衣架,蝴蝶不时停歇在晾晒的衣物上。丹江陪我读书,与我一起枕着石头看星空。多少次,丹江那清凉的水和清新的风抚慰着我,伴我走出人生的伤痛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