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见习记者 董 楠 实习生 柯 岩)自从19年前,儿子王冬患肿瘤成为“植物人”之后,照料儿子的生活起居就成了刘竹杏全部的生活。给儿子洗脸、翻身、按摩、换尿布、擦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刘竹杏一直这样悉心照料着儿子。
支持儿子去圆梦
5月8日,记者来到商洛医院家属院,刘竹杏正用她长满老茧而柔情的双手,为坐在床前的儿子王冬按摩。长期的劳神操心,她坚毅的神情中透出一些疲惫。“我娃叫王冬,小名叫毛毛。打小就立志一定要当军人。”刘竹杏的双眼望向远方,她扫了一眼家徒四壁的小屋说。
1991年,王冬小学毕业后想去武术学校学武术,刘竹杏觉得武术是传统文化,是一门艺术,既然儿子喜欢,就让他追随自己的意愿,去了河南登封少林寺武术学院。
1993年11月王冬学成归来,回家后便去了学校辅导武术学生。一天,正在训练的过程中,一个人冲他喊着:“小鬼,你过来,你愿意当兵不?”突如其来的幸福砸到王冬头上,那人看他有点发愣接着说:“你回去和你家长商量,同意了就到军区招待所找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人是咸阳武警一支队来的征兵人员。这是一次机会,错过了可能就没有了。”刘竹杏说:“这是儿子的梦想,我支持儿子。为他送行那天,天上飘着雪花,他的鼻子冻得跟胸前的大红花一样红彤彤的,却说什么也不要我们给他买东西。”说到这,刘竹杏的眼眶又泛红了。“孩子在部队表现一直很好,不仅是班长,还常常被派出去给其他单位的管理人员培训,这些还是出事后住院期间来看望他的战友们说的。”
儿子变成植物人
在当兵的两年时间里,王冬从来没回过家。一叠厚厚的书信成了他与妈妈诉说思念的唯一寄托。1995年的一天,刘竹杏收到儿子的来信,这次儿子除了汇报在部队的训练情况之外,第一次提到自己的视力好像没有以前好了,打靶训练成绩不及格。
在刘竹杏的记忆中,儿子的视力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出现视力下降,作为母亲又是一名医生的刘竹杏开始担心起来。在后来的几封信中,儿子提到自己的眼睛出现红肿、发痒,头也经常疼痛,影响正常训练。心急如焚的刘竹杏给部队发了三封电报,希望能让儿子回来做个系统检查。没过多久,病情恶化,被送往陕西武警总队医院治疗,并被确诊为颅内肿瘤,住院一周后就实施了开颅手术。遗憾的是,手术没有想象中成功。“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前一天还骑车带我逛大雁塔的儿子,第二天就成了植物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刘竹杏为了照顾儿子,丢下了医院的工作,家中的生活也每况愈下。看着儿子王冬躺在病床上,十二年来,刘竹杏尽管哭干了眼泪,还是不放弃希望,每一回她总是努力地逗着儿子说话,希望儿子给她一点回应。
独自扛起重任
2000年刘竹杏与丈夫离婚后,丈夫带走了部队给予儿子的伤残补助,军龄津贴。无奈之下,刘竹杏只能一人挑起照顾儿子的重担。擦澡、翻身、喂食等全由她一人打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刘竹杏曾一度带着儿子流落西安街头。当年5月刘竹杏带着儿子回到商洛,为儿子接大小便、擦身、按摩,这就是刘竹杏十二年来日复一日的生活。除了这些,她就是给儿子一遍又一遍地说话听。刘阿姨深信,儿子能听懂她的话,有一天一定会回应她。刘竹杏说院里的陈陆荣等老职工经常来看她和儿子,有时一边拉儿子的手一边说:“毛毛,你还记不记得我,我是你陆荣阿姨,你看你妈妈这么辛苦的照顾你,你一定要早点醒过来,醒来报答妈妈。”每次说到这,毛毛好像真的听懂了阿姨说的话,眼睛睁的很大,眼泪也不自觉的往下流。
希望唤醒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