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袅袅大云寺
大云寺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传说武则天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做女皇,借助《大云经疏》,向世人宣告“君权神授”之王道,以使自己能够堂而皇之地登基,故而大兴土木,在诸州修建大云寺,商州大云寺便应运而生。商州当时属于西京长安的“京畿之地”,所修大云寺颇为壮观。它前临丹江,后倚金凤山,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城外的叫上寺,城内的叫下寺。武则天之子李显登基后,恢复李唐天下,第一件事情就是诏毁大云寺,天下大云寺多数被毁,商洛大云寺被地方官员更名“西岩院”,而得以留存。后人在翻修过程中,发现大殿山墙上的每块砖上都刻有“大云寺”三个字,便仍旧将其更名为“大云寺”,这个名字一直保留至今,为商洛城区珍贵的文物古迹。千余年来,“两京诸州”的“大云寺”均已坍塌焚毁,唯有商州“大云寺”幸存于今,商州大云寺也因潜含着这样一段与武周女皇有关的历史而令世人注目。
商州大云寺旧址坐落于城区工农路中段,始建于公元69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原寺建在城北的金凤山上,明初毁于兵祸。清顺治十八年(1661)新建于此,光绪三年(1887)知州李素募捐大举增修,工未峻去任,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知州焦云龙将其全部建成。现存前殿、中殿、后殿各5间,厢房40余间,占地20余亩。三座大殿坐北向南,以山门为轴对称排列,其布局是一座四合院式的高宇建筑群体。步入这座清静幽雅的寺院,踏上石阶,穿过山门,进入大殿,苍劲挺拔的古柏深绿凝重,墙壁上镶嵌的“大云寺”砖饰深厚古朴。元代一尊石雕造像,束高髻,戴柱冠,裹金裙,披大巾,系博带,侧身相迎。一佛怀抱孩童,乘坐莲花宝座,玉带飘逸,流云环绕,腾云驾雾,气宇不凡。在大云寺,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寺内的壁画,内外两面单线彩绘佛像壁画共40余幅。那些壁画刻功精细,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人物、背景均是工笔雕刻,在现存寺庙中为数不多,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佛教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