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陈 波 见习记者 陈 琛)在山阳县色河镇太山村姜升君家,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头,走起路来精神抖擞,见了外人热情地用手势打招呼。姜升君告诉记者,这个老头叫“姜有才”,是父亲在30年前带回来的流浪聋哑人。
1981年冬,姜升君的父亲姜银鸿到湖北做生意返回时,由于雪大路滑,车堵在一个山岭上。姜银鸿发现一个中年男子在车四周溜达,这人穿着一件没面子的棉袄,里面的棉花往下掉。姜银鸿心生怜悯,就让这个“流浪人”上车避寒过夜,拿出干粮给他吃。第二天一早,姜银鸿要继续赶路,可是这个男子不愿下车,问话也不答,无奈之下只好带着他走了一段,后将车停在一家饭馆前,姜银鸿给男子买饭吃,心想:这下流浪人该回自己家了吧。没想到男子还是跟着他,一句话也不说,姜银鸿这才明白原来他是个聋哑人,就将其带回了家。
那时姜银鸿住着三间土房,家里人多住不下,聋哑人就睡在姜银鸿家旁边的窑洞里。姜银鸿给送了些旧衣服棉被让其过冬,每天还让家人给其送饭吃。后来家里盖了新房,就将他接到家里住。久而久之,家里人便和聋哑人建立了感情,聋哑人在他家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姜银鸿给其上了户口,起名为“姜有才”。
七年前,姜银鸿因病去世,长子姜升君毅然接过了照顾姜有才的接力棒。姜升君盖了两层小楼,姜有才住在一楼的一个房间里,里面放满了衣服、被褥、鞋及简单的生活用品。姜有才虽然不会说话,但人很勤快,姜升君教会了他一些简单的活计,比如剥包谷、种地等。如今,年过七旬的姜有才不愁吃穿,身体硬朗,缺啥姜升君就给置办啥,完全当做自家的老人伺候。“他很少生病,血压不高,饭量大、爱吃肉”姜升君说,这些他都会满足老人的,尽量让他过得快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