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记者 杨 鑫)本报记者杨鑫,今年8月在北京为一名30岁的白血病妈妈无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家庭。在捐献期间杨鑫了解到很多志愿者在最后关头因为恐惧,而放弃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让本来可以活下来的白血病患者绝望的死去,她坚持用日记记录自己捐献过程里的身体反应和经历,发表到网络上,希望通过自己的日记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消除恐惧,加入到捐献志愿者行列里来。
这里我们将杨鑫的日记刊登,让大家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情况,也鼓励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挽救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白血病患者。
抵达北京
8月13日 星期三 晴
下午16:20分抵达北京机场,随后来到了位于海淀区的空军总医院,本来以为我们会在医院里度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几天,但没想到随行的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工作人员陈志超将我们安排到了医院隔壁的酒店,他告诉我们说以后的几天到采集结束都会一直在酒店里住,不用住院,每天早晚去医院打针就可以。听他说完我顿时就松了口气,原来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要一直住院,天天闻医院的消毒水味道,没想到是可以住在外面的。
在安排好住宿后,陈科长带着我们吃了北京的涮羊肉,同时安排14日的事宜。
非常感谢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的所有工作人员,每次检查都是他们细心安排,这次来北京在吃住行上又处处照顾每个人。
注射动员剂第一天 走廊里可怕的哭声
8月14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所住的酒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早上8:30分在酒店一楼大厅集合前往隔壁的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在医院12楼血液病科我见到了和蔼的副主任医师朱玲,这次捐献主要由她负责。9:45分护士为我在右胳膊的三角肌上注射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俗称动员剂的液体。

(注射动员剂)
随行骨髓库陕西分库的陈科长告诉我,这种药主要是刺激骨髓腔内大量的产生造血干细胞,血液病患者可以用此来治疗,一般一天需要2到3支,但一支的价格在1500元左右,很多病人用不起。
注射完后朱医生要我们留下观察一段时间再离开医院,因为第一次用药怕出现不良反应,本来每天两针,今天只注射一针让身体慢慢适应。
9:50分注射针眼附近的肌肉出现轻微困痛感。
10:05分针眼附近感觉有凉凉的钻痛感。
陈科长告诉我这是正常反应,这种药注射后都会有肌肉疼痛感,随后就会自然消失。
病区楼道里不时传来小孩子痛苦的喊声,陈科长说可能是孩子不能忍受骨穿刺的疼痛,我心里难过极了,想起了我远在商洛的孩子,真希望有人能帮助叫喊的孩子不再被病魔折磨。
我问朱医生这儿的病人里孩子很多吗?她顿了一下告诉我说:“有不少患者都是孩子,现在有一岁多的,两三岁的都有,那边的舱里还有几个都是孩子。”我看到她的眼里满是怜惜。
接着我又问到,这么多孩子得白血病,是不是和生活饮食有关系呢?朱医生摇摇头说:“原因很多,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装修、遗传、食品饮品等都有关系,不是单单一种原因造成的。”
这时护士给我拿来了两盒药,嘱咐我一瓶是钙片每天喝,如果感觉疼痛得厉害就喝另外一盒止痛药。 带上药我走出了医生办公室,病区楼道里一对年轻夫妇戴着口罩抱着好像睡去的孩子坐在地上,孩子看上去两三岁左右,剃着光头也戴着口罩。楼道里一张准备进病房的病床上躺着一个看上去10岁左右的孩子,光着头戴着氧气面罩,一旁的母亲拿着水壶准备给他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