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奋力追赶超越 打好‘五大攻坚战’”系列连续报道之精准脱贫篇(五)
金融扶贫破瓶颈
http://www.slrbs.com  2017-08-24 08:23:52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金融扶贫是增加扶贫投入的重要渠道,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协同推进,吸引撬动各类金融机构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商洛市脱贫攻坚金融扶持办法》等政策落实,按照银行业分片负责、保险业划行负责、金融支持脱贫产业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各金融机构,保障了金融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银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0.0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26.93亿元,扶贫贷款新增19.07亿元。“农户贷”累计发放17.01亿元,“产业贷”累计发放17.44亿元。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5.58亿元。

  实施信贷增长 加大扶贫信贷力度

  柞水县瓦房口镇金台村胡先全最近听到别人称他致富能人,心里乐开了花。2015年底,县教育局驻村工作队和包扶干部,为他担保申请了产业贷款5万元,建造了土法酿酒作坊,凭借着祖传方法酿起包谷酒。去年,胡先全仅苞谷酒就卖了两万多元。之后,又利用酒糟发展养鸡,不仅变废为宝还能挣钱。他还打算用手头的周转资金再建六间猪舍发展养猪。

  为了破解发展资金短板,我市出台实施信贷增长工程,加大扶贫信贷投入力度。针对“产业贷”,发布产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信息,共117户15.23亿元,引导涉农银行积极对接跟进。针对“农户贷”,引导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放大授信权限、调整中长期信贷结构占比等措施,提升获贷率。针对“现代工业贷”,发布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信息表,共160个182亿元,上半年辖内多家银行共为63个重点项目提供授信额度167.45亿元。

  实施保险扩面 降低扶贫产业风险

  8月23日,商州区腰市镇北街村屈利民在镇林业站领到了今年的核桃保险赔偿金。屈利民家有10亩核桃园,6亩投保,每亩获赔189元。

  “保险金每亩80元,我自己交16元,国家财政补贴64元,保险赔偿大大减轻了我的损失。”屈利民说。今年4月份的一场霜冻,让许多地方的核桃不同程度受灾。人保财险商洛分公司在北街村承保核桃400亩,根据182户投保群众受灾情况,共计赔付7.56万元。据统计,人保财险积极参与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全市核桃产业发展,今年共承保核桃50385.1亩,为3500多户农户提供了5038.51万元的风险保障,承保玉米19307.7亩,为1998户农户提供了772.31万元的风险保障。

  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我市与省金融办联系,申请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今年新增马铃薯保险3.3万亩、育肥猪保险3.75万头、设施蔬菜保险1000亩,核桃、玉米、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分别扩面1.5、13、0.73万亩。创新开办白山羊、梅花鹿、鸡等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积极开展一元民生、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等涉农民生保险品种试点等。上半年,全市扶贫保险品种达19种,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涉农保险保费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13%,保险赔付2.38亿元,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近50亿元。

  创新产品服务产业服务更精准

  商州田野农业园区是一家食用菌扶贫栽培孵化园,年生产食用菌200万袋。他们采取“政府+园区+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精准脱贫带动模式,实行统一制作菌种、制装菌袋、灭菌处理、技术管理、订单销售,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红利分享。具体办法是,政府将补助给贫困户的每袋两元资金入股到园区,园区先期为贫困户垫付每袋两元的菌袋制作成本费,根据贫困户意愿,认领2000袋至1万袋菌袋,自行管理或委托园区统一管理。食用菌销售后,园区按照政府每袋补贴资金的1.3倍为贫困户分红4年,并扣回先期垫付的菌袋成本费。目前,已带动30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就业,年人均收入2.6万元至3万元,15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年分红3000元以上。

  柞水县创新推出“农户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金融扶贫担保储备金,按照1:10比例放大投放,用于扶持贫困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因为政府贴息,“农户贷”和“产业贷”广受青睐。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00%给予贴息,对有贫困户参与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项目,最高额度可贷200万元。柞水县还出台了政府统一向金融部门担保、向贫困户承诺保证其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费用、保证贫困户有稳定分红收益的“三保”金融扶贫政策,通过参股、入股方式与经济实体进行合作获得资本收益。

  为提升扶贫产业服务精准度,我市不断创新金融扶贫的产品和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农户贷”“产业贷”“光伏贷”“洛果贷”等信贷产品,推广“双基联动”“三带四联”等金融扶贫模式;引导保险机构创新茶叶气象指数、生猪价格指数、梅花鹿等特色产品,推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身+产业”一揽子保险服务模式;赴县区开展专题调研,赴安康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考察,着力解决金融扶贫中存在的产品和服务问题。企业直接融资增强企业带动力

  8月20日,我们在镇安县百盛蚕茧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郡明办公室的墙上,看到十几块奖牌,其中的“陕西交易中心成长板挂牌企业”奖牌特别引人注目,这是该公司在2016年迈向资本市场的见证。

  “成为四板挂牌企业,县委、县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我们更加支持,很多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也经常主动联系我,县政府从今年起连续5年将为企业每年提供15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作为企业负责人,我有信心把企业带向更高平台,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赵郡明感慨地说。

  为了降低涉农产业龙头企业融资成本,我市实施企业直接融资工程,引导港汇投资等中介机构与陕西君威、山阳福茂等4家公司对接。上半年4家企业均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至6月底挂牌企业达到11家。陕西盘龙药业中小板上市工作积极推进,进入证监会预审期;洛南成华工贸公司被推荐纳入省库,至6月末进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累计达到5家。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扶贫投入

  商州区北宽坪镇沿线12个贫困村依托国开行贷款,建成全长30多公里的蟒岭绿道,目前已发展农家乐、农家旅社120家,吸收外地客商兴办龙头企业17个,带动3500多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为解决资金难题,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聚焦“八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全面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实行任务、资金、权利、责任“四到县”,由县区自主确定专项资金的扶持项目和扶持标准。市、县区合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不断完善“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整合工作机制,确保资金整到位、接得住、管得好。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八个不让”要求,简化办事流程,缩短项目申报时间,在资金下达方面做到“文到即转、款到即拨”,让资金在第一时间直达群众。同时,建立健全资金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提升财政对脱贫攻坚工作保障作用。

  上半年,全市财政扶贫资金支出7.63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28亿元,中、省、市共投入“八个一批”专项资金8.03亿元,国开行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资金累计到达共管账户20.25亿元,395个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