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羊倌到高级职业农民
因为资金有限,一切都得从简,最初的羊舍是在自家院子里修建的,木篱笆上抹泥当做墙,石棉瓦做的屋顶,相比其他人的羊舍这栋羊舍最好的一点是,足够通风透光而且羊是睡在木床上的,实现了羊舍的干湿分离。虽然羊舍很是简陋,建成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群众前来参观,觉得大学生养羊是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既然决定养羊,就要全心全意把它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必须要有科学的、长远的计划,“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2013年7月,刚买回家的母羊有只生了羊羔,小羊羔一直都长势很好,但是在一个月后却离奇的慢慢死了,中间有两天时间,如果当时有好点的兽医肯定能给羊羔治好病的,可是当地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兽医。各种方法试过了,最后看着小羊羔躺在麻袋上悲惨的啼叫着,眼睛都没有合上就死掉了,杨利很痛心。激动加上难过,没处理好情绪和婆婆还闹矛盾,搞得一大家子人心情都不好。事后她将小羊羔解剖了,把解剖的照片发在网上让资深的养羊师傅看,大家都说是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羊肠毒血症。
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每一件失败的事情,都要做深刻总结。
2013年的雪季甚是漫长,入春后还下雪,简陋的羊舍,不够充沛的草料,捉襟见肘的资金,羊又要遭受一场灾难。到了产羔的时节,正值数九天,天寒地冻,母羊奶水不足,生下来的小羊羔每天都昏昏欲睡。即便将家里的成百斤黄豆全给母羊打成豆浆,青贮饲料尽饱喂,产房里面挂着取暖灯,依然没能挽救小羊羔的生命。
就这样,几次折腾下来,整个一年等于白忙活了,因为成活率就是养殖业的关键,特别是对于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来说。
灾难确实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灾难过后没有了反思的力量,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不断地总结反思和经验积累,杨利坚定自己认准的项目,只要方法得当,前景一定可观,但必须要坚持下去。2014年入春后,她从西安畜牧防控中心购置了羊疫苗,无论大小羊只一律做了接种。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2013年底,她联合附近几家农户成立了商州区绿牧生态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收社员40多户。谁家羊要是有个病灾的都会打电话咨询她,杨利会把自己所掌握的最直接、最廉价的治疗方法全部教给大家。现在只要随便在大荆镇问一问大学生养羊的,群众都会告诉你,是那个大羊倌吧!都会为她竖起个大拇指,热情、勤劳和努力使杨利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为了不断适应市场需求,2014年,杨利的养羊基地在肉羊饲养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新发展奶山羊2000只,基地现已达到4000只养羊规模。
“养羊只是我的初级目标,我也有更美好的长远打算,现在养羊并不等于我会当一辈子羊倌!”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理解,杨利总是以此宽慰自己。
2015年1月,杨利顺利通过全省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考试,被确定为全省职业农民典型人物之一,成为商洛市唯一一名被推荐为参加农业部“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评选的候选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日子也不错,我相信随后我的事业会一步步发展上去,为了让西安人民吃到我的生态羊肉,我也得好好努力呀!”杨利开心的笑容里,目光执着而悠远。(段彬 张希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