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立足全省、面向国内外的视野来思考谋划旅游产业,柞水确定了旅游活县战略和打造国家秦岭中央公园核心区、丝绸之路连接带和西安会客厅发展定位,明确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际秦岭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期目标,形成了‘结构围绕旅游调、环境围绕旅游创、城市围绕旅游建、文化围绕旅游兴、全县围绕旅游动’的发展共识。”访谈中,柞水县委书记陈璇低调而中肯。
38个旅游项目带动 构建大旅游通道
柞水地处秦岭南坡,以干佑河、金井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商贾云集的古镇,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生态条件、丰富的人文资源,造就了柞水县类型齐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要以项目带动,走建设大景区、完善大配套、推动大发展的路子。如今,柞水启动实施旅游项目38个,总投资82.54亿元。构建了‘穿长隧、登牛背、上九天、探溶洞、走古道、逛古镇、访农家、赏渔鼓’旅游环线,串联起了各景点和旅游特色镇村,形成了三环贯通、八路出境的旅游休闲大通道。”陈璇告诉记者。
记者从柞水县发改局获悉,目前,全县共建设4A和3A级景区各2个,建成县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和16家景区景点、镇村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三星级以上酒店8个,发展商务酒店和家庭旅馆114家,旅游购物超市、门店60个;新建客运站10个,申请景区客运专线8条,投入客运车辆79辆。成立演艺机构31个,发展演艺场所40个。
整合社会各类资金 打造重点旅游项目

如何实现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柞水县县长姚书祥颇有见解。“柞水县建立了联席会议、项目包抓、督查通报和考核奖惩等制度,完善了旅游开发推进机制。成立了4个重点景区和农家乐管委会,组建了县假日旅游指挥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执法大队,健全了旅游开发管理机构,创新了牛背梁景区‘筑巢引凤’合作开发、柞水溶洞景区资源整合及委托瑞星公司策划营销、秦楚古道景区招商引资开发等模式,探索了一条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
“我们采取财政投入、项目整合、信贷扶持、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破解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县财政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产业规划、营销和扶持发展;通过对口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实施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景区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质押向省开发银行、县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融资,投入精品景区开发;出台招商引资优惠和开发建设奖励政策,引进30多家企业,引导40多亿元社会资金,参与景区开发、配套项目建设和旅游服务业发展。”柞水县财政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展休闲观光体验游 培育旅游三产新业态

“距西安仅有一小时车程的柞水县,近年来紧紧抓住‘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市场,并做足了短线游市场,尤其是周末经济和餐桌经济。下一步还要围绕‘环境、文化、科技、服务、产业、机制’等旅游开发新六要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柞水县旅游开发局局长赵绪文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