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域外媒体聚焦商洛
商州区《脱贫攻坚“123456”作战方案》解读
穿越贫困商州调查1 走出贫困,农民“有话说”
http://www.slrbs.com  2016-04-08 10:51:11  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梁潇
  1 目标:全区2019年怎样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直击贫困:刘吉民,是商州区三岔河镇七星村五组村民。家中近100苗的成熟樱桃园,收成好时年收入不足千元,但去年受天气影响,樱桃的收成并不理想。最近,村脱贫攻坚队又将80余苗连翘义务栽种给他,三年后将产生经济效益。刘吉民提出:他最希望得到更多精准的产业支持和技术指导,“家中有产业,心中有踏实”。
  方案:商州区脱贫攻坚工作按照“123456”作战方案实施,即一个规划统领、两个确保完成、三级组织推进、四大渠道筹资、五个路径保障、六大产业支撑。“一个规划统领”是指结合商州实际已制定的《商州区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全面指导全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两个确保完成”是指到2019年,全区11.4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摘帽。其中,2016年脱贫2.82万人,占比24.7%;2017年脱贫3.69万人,占比32.3%;2018年脱贫3.52万人,占比31%;2019年脱贫1.39万人,占比12%,全部完成脱贫任务;2020年将巩固脱贫成果。
  解读:到2019年,商州区将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摘帽,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在陕南地区的本次脱贫攻坚战役中,商州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坚持党委领导,夯实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成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动力;坚持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商州区将抓住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政策机遇,对本区现有相关脱贫规划和实施方案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中省市大盘子。把片区攻坚与精准到户有机结合起来,具体项目细化到镇村,明确到户到人,以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力的叠加效应。
  2 制度:如何让脱贫政策与资金“入户到人”?
  直击贫困:王尚林,是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五组村民。近年,从外出打工到农业致富,王家是一户已实现脱贫的农村家庭。2000年至今,在核桃产业科技人员等扶贫力量的长期帮助下,王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已发展的6亩核桃园年收入达两万元。王尚林说:“我们村里人要脱贫致富,就要有人和你‘一对一’解决问题。”
  方案:商州区脱贫攻坚的“三级组织推进”制度,是确保脱贫政策“入户到人”和实现限期脱贫目标的根本保障。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工作责任制,区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镇办成立工作团、村成立工作队,按照“区统领、镇主体、村实施”的管理机制和“镇办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
  与此同步,商州区脱贫攻坚的“四大渠道筹资”,保障了扶贫、脱贫资金的“入户到人”。一是争取中省市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二是本级财政配套资金8000万元、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三是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吸纳各方资金1亿元,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四是加大金融信贷资金投入,设立10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基金,撬动银行贷款资金1亿元,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
  解读:商州区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包括:金融担保基金1000万元、贷款贴息1000万元、发展核桃产业1000万元、其它产业1000万元、贫困户大病救助300万元、贫困户大学生救助200万元、支持电商发展500万元。如何真正将这些扶贫资金用到实处,让脱贫政策“入户到人”?
  走过从片区扶贫到整村推进,直至从一户到一人的精准政策,陕南基层干部对精准脱贫的理解更为深入。商州区的“三级组织”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役中,准确运用贫困户建档立卡复查复审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底数。不仅要把贫困人口弄清楚,更要把致贫原因、贫困程度搞清楚,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问题导向,真正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样扶”的问题。做到所有贫困人口“对号入座,动态管理,脱贫一个销号一个”。
  3 创新:陕南生态与贫困群众怎样“融合发展”?
  直击贫困:王拴,是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七组村民。这些天,他正在村上的“秦岭民俗文化体验一条街”做路面平整工作,每天收入90元。早晨6点半赶到工地,下午6点半收工,中午回家休息一个半小时。王拴很满足在“家门口做工”的日子,他说:“只有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利用好了、发展好了,我们才有长远的好生活。”
  方案:商州区脱贫攻坚的“六大产业支撑”,即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果、菌、畜、药、电商、劳务等六大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四个结合,即林果业与养殖业结合;种植业与加工业结合;种粮与劳务结合;长项目与短项目结合。“产业支撑”项目包括:大力发展以良种核桃、良种樱桃为主的经济林,达到贫困户每户新增一亩经济林,扶持贫困户3万户;重点发展“猪、牛、羊、鸡”四大品类,贫困户年户均单项收入5000元以上;主要发展市场价格稳定向好、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桔梗、二花、黄芪等广普中药材,户均种植面积1亩以上,户均单项年收入5000元以上,人均1500元以上。
  解读:商州区制定“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即选择一个以上优势高效的主导产业、组建一个支撑有力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一个贷款贴息金、每村一个部门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生态产业,让贫困户与陕南生态“融合发展”。
  第一,商州区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古村落保护,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丹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由此创新了陕南各个生态产业体系之间的“融合”。第二,商州区大力推广和发展电商扶贫业务,创新了陕南生态产品与电商平台的“融合”。确保128个贫困村淘宝网站全覆盖,提高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其中2016年发展30个、2017年发展40个、2018年发展50个、2019年发展8个。第三,商州区以进场务工或供应仔种等方式,创新了生态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融合”。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农场、牧场吸纳贫困户,按现有的300个新型经营主体,每个经营主体带动30户,将带动9000户、32400人实现脱贫。
  4 路径:如何用系统化思维杜绝“脱贫再返贫”?
  直击贫困:祝一荣,是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村三组村民。家中两个儿子因病致贫,几乎没有劳动能力,长年以低保维持生活。88岁的老人祝一荣非常担心:“我年纪大了,再有大病没办法负担,脱了贫还会因病再返贫。”
  方案:商州区脱贫攻坚工作运用系统化思维,部署全面抓好“五大路径保障”,努力杜绝“脱贫再返贫”。一是把发展产业作为重要基础,确保32800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8.7%;二是把易地搬迁作为治本之策,确保20500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8.2%;三是把生态补偿作为新的途径,确保3700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3%;四是把发展教育作为关键环节,确保10800人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5%;五是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脱贫举措,确保兜底脱贫4640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0.3%。
  解读:首先,因病致贫是陕南贫困地区最大的致贫因素。商州区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脱贫举措。制定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实施方案,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对孤、残贫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加大对贫困户重大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和工作力度,提高贫困户养老保险发放标准。
  其次,教育脱贫是陕南地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商州区正在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彻底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十三年教育,全程免除学杂费并发放生活费,从根本上依靠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区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实际,实施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力争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
  当然,生态补偿是陕南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必要途径。商州区落实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把80%以上的集中安置率作为硬指标,按照与城镇、园区、中心村“三靠近”原则实施统规统建,一大批陕南生态移民在新型社区有了幸福生活。“十三五”时期,商州区把生态补偿作为新的途径,加大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覆盖面,使脱贫攻坚与秦岭生态保护、丹江流域治理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同时,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优先安排贫困户到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就业。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