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停车场日入超两千
这个黑停车场位于西单北大街西侧,距停车场审批主管部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办公楼仅隔一条马路,车场四周为封闭状态,仅在东侧留有六七米宽的大门。
大门右侧有个岗亭,亭身上印着“单位内部停车场,外来车辆禁入”字样。整个车场未见正规的停车位,也没有任何停车收费标志。
昨日中午,岗亭里,自称姓刘的收费员正盯着进出的私家车,每进入一辆,他就走出岗亭,用纸笔记下车牌号和停车时间,时不时还指点车主倒车。有车要走时,刘大爷则走到大门正中,准备收费。
“一小时8块,你停了两个半小时,一共20。”刘大爷对一辆黑色马自达的车主说。
经观察统计,近一小时,有超过10辆车离开,每辆车交费都在10元到20元之间。
“每天能收一百多辆车。”已在这个车场干了两年多的刘大爷说,“还有几十辆车是包月的,总的算下来,车场每天收费超过2000(元)。”
刘大爷透露,他们收上来的停车费,每天都要交给(收费)公司的人。
刘大爷说,他不知道自己供职公司的名称,“从来没去过公司,也没见过老板”。
“跟你说白了吧,公司让我们保密,也不知道他们搞什么名堂。”刘大爷的同事于大爷表示,他俩的工作就是每天收费,每月按时领工资。
■ 对话
“打击黑停车场缺乏系统法律依据”
陈明(化名),某停车公司副总经理,在业内工作十余年,对于近期媒体持续曝光的黑停车场问题,陈明表示,应尽快推进停车管理行业立法,利用系统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约束黑停车场的滋生和蔓延。
新京报:从以往新闻报道来看,黑停车场大量出现,屡禁不绝。
陈明:停车费上涨后,停车公司需要向车位所在的街道办和当地政府上交管理费,每个车位每天35元,这加重了停车企业的成本,导致很多企业铤而走险,直接不备案。停车费的上涨,也使得每个车位在收入上增高,不上交会有大额收入,这说是暴利毫不为过。
新京报:黑停车场分哪些类型?
陈明:我的理解是,一般分三种,一种是个人行为,随便找个有停车需求的地方,见到有人停车就张口要钱,这种大部分是社会闲杂人员,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最难整治的;另一种是一些有经营资质的停车管理公司,走正规渠道申请车位,在交管部门划线验收完毕后,对获批车位范围和数量扩容;第三种是纯黑型,是没有停车管理资质的公司和团体,随意圈地收费,这种行为对于停车管理公司市场的打击最大,因为他们可以议价,这会成规模地破坏停车管理的市场环境。
新京报:对于黑停车场的管理特别是处罚上,有哪些法律法规可以依靠?
陈明:国内现在暂时还没有专门针对停车收费的法律法规,对于停车拒绝交费行为没有任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仅有的一条关于停车的规定是要求“停车入位”,入位有什么用?重要的还是要交钱,没有保障,就做不到规范,整个行业规范不了,黑停车场自然就会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