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永康火车站售票厅内,一位老大爷来到售票窗口要买一张去丽水的火车票。售票员正准备打印车票时,老大爷将一张皱巴巴的钞票递了过来。售票员眼光一扫,这张钞票怎么看着不对劲啊。
她仔细一看,钞票上写着“伍百圆”、“中央储备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印”字样,原来是张民国时期的钞票。
售票员对老大爷说,这张钞票不能用。“500块钱呢,怎么不能用啊?”老大爷很激动,望着售票员,嘴里一直嘀咕着“为什么不能用”。
看老大爷情绪激动,售票员一时又解释不清,只好打电话给永康火车站派出所,让民警帮忙处理。
很快,民警将老大爷带到值班室,终于问出了真相。
原来,这位大爷姓应,永康人,今年快80岁了,常年在家待着,从未出过远门。
当天早上,应大爷突然想去丽水走亲戚,他问路找到了火车站。
除了这张500元面额的民国大钞,老大爷口袋里还带了张百元大钞,这100元钱倒是现在流通的人民币,这两张钞票都是他从家里拿的。
买车票时,应大爷怕车票太贵,于是拿出这张面额大的钞票。
了解情况后,民警对应大爷进行了耐心解释和安慰。接着,民警将这张500元大钞交还给老人,并联系了老人的家人,由家人将他带回了家。
算一算
民国时的500元,现在值多少钱
应大爷这张500元大钞,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印制的。
当时500元换算成现在值多少钱呢?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1942年底,大学教授月薪600元。除了薪水,他们还有每月1000元学术研究津贴。到了1943年,大学教授每月总收入约为3700元。
不过按照购买力来算,当时500元也买不到什么东西。
1943年,1斤米20元。现在,按照1斤米2.5元算,1943年底的那张500元大钞,相当于现在60元左右。
1940年物价开始大涨,到1944年,1斤米涨到了42元。
后来,民国政府继续大量印制货币,特别是从1946年后,通货膨胀更加疯狂。
1949年,民国政府曾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约为现在的1分钱。
至于这张500元大钞的收藏价值,记者了解到,根据版式品相差异,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 相关阅读
-
评论:真金白银援外 里子面子都挣
近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逾200亿美元贷款。...
-
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 展示开放姿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G20第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宣布,根据二十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
-
双十一过后 平安好车”新车购”模式抢占先机
双十一余波未定,勤劳的电商小伙伴们还忙着收割他们的战利品,各大媒体也禅精竭虑的抢来各种夺目数据、宏伟战略、独家花絮,争相讨论着这一天的辉煌。毋庸置疑,11月11日这平常的一天,已彻底演变成了一场全民的...
-
I扫生活移动营销,满足当下消费者本地化生活服务
O2O本地化生活服务概念的提出,让i扫生活不单单只是局限在一种二维码营销工具传播上,而预示着i扫生活将会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一种领先的服务理念。 企业试水本地化服务 其实本地化服务理念的提出,与消...
-
沪港通今启动受港欢迎中央挺港兑现总理"礼包"
中新网11月17日电 综合报道,上海与香港两地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今天(17日)启动。香港多方予以欢迎,认为这是中央对港支持的体现。外界期待,深港通乃至两岸三地通未来能够实现。 总理博鳌...
-
林志颖诉整形医院擅自使用其照片获赔10.2万
北京伊美康医疗美容门诊部在其印刷的《整形114》杂志中,擅自使用了林志颖的照片。记者昨天获悉,市二中院终审认定门诊部侵犯林志颖肖像权,判决其赔偿10.2万元。 2014年4月,林志颖起诉称,2013年12月,...
-
手机APP乱象丛生:灰色产业链成型用户投诉无门
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窃隐私偷钱包渐成灰色产业 ◎隐患多维权难用户投诉无门 你是否发现从功能机用户升级成智能机用户后,骚扰电话越来越多了?你是否会被手机中无法删除的预装应用困扰?是否因点击...
-
揭秘买官卖官潜规则:有人贷款买官有人由民企赞助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本平14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直播“反腐三人谈:用好巡视这把剑”时透露,巡视组在巡视当中发现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多名市、...
-
国际金价持续下跌至四年新低“央妈”出手囤金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下挫,目前已跌至四年新低。去年刷新购金记录的中国大妈,并未再度疯狂抄底,而是捂金待涨。 当前,在美元升值背景下,被称为“乌鸦嘴”的国际投行几乎一致看空黄金市场,狂呼国际金价...
-
国际会议周中国表态“花钱”累计逾千亿美元
向APEC组织和东南亚国家捐款,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注资,再或者筹集资金成立基金……近来,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频频慷慨解囊。 大手笔往外“掏钱”背后是什么考量?经济与外交专家在接受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