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科研经费去哪了?“充饭卡、交话费”“雁过拔毛层层截留”

科研经费去哪了?“充饭卡、交话费”“雁过拔毛层层截留”

2014-12-22 17:08: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临近年末,报销成为不少人的“噩梦”,却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美梦”。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现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

  科研经费“跑冒滴漏”流失严重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大量科研经费没有用于科研本身,却几乎“无所不能”: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一是挤占挪用。随着科研经费增加,一些人把科研经费当作“唐僧肉”,想方设法中饱私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涉嫌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转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浙江大学水环境学院院长陈英旭因将巨额科研经费转到自己所开的两家皮包公司获刑10年……近期曝光的一些案例引起外界关注,影响十分恶劣。

  二是扩大用途。一些单位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态度基本上是谁搞到的资金由谁负责。拿到科研资金之后,单位提取一部分管理费,剩下的课题研究、经费分配、报销等方面,往往是课题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单位“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经费”,科研经费用于发工资福利、出国考察、吃饭、买车、交通、盖房、装修、买家具等等,有的经费甚至说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三是弄虚作假。一些人想出各种歪招套取科研经费,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比如编造劳务人员名单或用学生身份证冒领“劳务费”,以差旅费、办公经费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等。

  同时,很多单位财务报销流程也存在漏洞。一家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说,他们只审核发票的合法性,不管发票的合理性。很多科研人员坦承,到财务部门报账时,若遇到麻烦,通过技术处理一般可以“通融”。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不足也助长经费报销乱象。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制定了经费管理操作办法,但不少在执行中容易大而化之。对违反经费管理规定者,有的仅仅“内部通报”,有的则要求把违规资金退回了事。

  科技“掮客”“游客”“老板”怪象多

  随着科研投入大幅提升,一些科研人员利用政策缝隙、漏洞,催生科技“掮客”“游客”“老板”等怪现象。

  “科技市场上最近出现一种科技掮客,与企业合谋套取科研拨款,再收回扣。”江苏某生产人造草坪企业的董事长说,“不久前,有一个熟悉科技项目运作的人找上门来,表示能争取到相关部门的科技项目经费,可达1000万元。如果企业愿意配合上报项目,等争取到经费后,双方各分500万元。我当场拒绝了这个要求。”

  东北某县林业系统一名干部说,今年他所在部门上报的一个科研项目获得50万元经费。这笔经费在省级部门被“砍了一刀”,到了市级部门又被“砍了一刀”,拨到县里仅剩17万元。今年夏天,他接待了上级手握拨款权的部门一个考察组。这个考察组“考察”了一个星期,实质是旅游避暑。为接待他们,最后17万元也没剩多少。

  在一些地方,经费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学阀”“学霸”手中。科研经费分配从上往下层层发包,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南京审计学院教授蒋大鸣认为,行政化主导经费分配致使科研课题申报机制混乱,给腐败以可乘之机。“搞课题,先播种”“跑部题进”,其实就是送。小课题几十万元,大课题几百万元,小钱换大钱,不跑就拿不到课题。

  某高校一名老师说,所在高校曾申请到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光介绍费就要60万元,剩下40万元由两名合作老师分。

  “转移转化难”导致经费流失

  当前,我国科研经费分配导致重立项轻管理、重申请轻验收的现象较为严重。只要项目立了项,经费就能拿到手。科研过程管理和科研结果评测松散,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大量科研项目“不了了之”,或者仅仅停留在论文上,成果无法转化也造成经费流失。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曾经历过一些所谓的“创新项目”:在项目申报环节,大学、科研院所早就谈好怎么分钱了;在执行环节,没人监督,也没人真正搞创新;到了验收环节,找一帮研究机构、大学教授熟悉的“专家”来分钱。申报、执行、验收三个环节都有问题,很多钱做了无用功。

  很多科研人员热衷于追逐经费量巨大的竞争性项目,少则千万元,多则上亿元。然而,不少项目缺乏原创技术,打包现象越来越严重,还美其名曰“集成创新”。更荒唐的是,不少课题完成后无法转化,科技经费浪费严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少鹏说,目前国家科研项目拿钱养活了一批人。一旦某个项目做完没钱了,这些人只好转向别的课题项目。“今年做杯子,明年做桌子。结果都是半吊子水平,杯子、桌子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水平。”

  吉林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表示,受国家和地方科研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产业化后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以吉林省为例,2012年该省高校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率仅为14.8%。

  南京工业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前几年用钱砸出来许多论文和科研成果,但是真正重大的不多,真正在市场检验的不多,像这样的“科研泡沫”必须挤干。(记者吴晶晶 丁静 邓华宁 许祖华 俞俭 赵梦卓)

  • 相关阅读
  • 建筑行业:“一带一路”战略亦促建筑民企加速走出去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建筑行业显著受益。2013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1716 亿美元,2008-2013 年CAGR 达到10.4%。当前,“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已正式开启,我国利用4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优势,通过...

    时间:12-23
  • 陈文辉:险资“走出去”符合国家整体战略

      上周末,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走出去”,既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陈文辉是在第五届财新峰会“把握海外投资的战略机会”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他透露,...

    时间:12-23
  • 中国房产投资瞄准海外 英国最受青睐

      过去七、八年间中国国内房产投资重心回归北京、上海及深圳等一线城市。最近,中国个人及企业投资者渐渐把目光放在西方市场,在中国人海外投资置业最喜爱国家排行榜中,英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欧洲国家。而随着英属马...

    时间:12-23
  • 万达商业地产今日香港挂牌

      万达商业(03699.HK)今日在港交所挂牌,招股价定于48港元,根据文件显示,该公司公开发售超额认购约5.32倍,募集资金金额高达288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场年内最大额度招股的公司。   在昨日的暗盘交易系统中,万...

    时间:12-23
  • 三大运营商手机补贴厚“外”薄“内”

      一直以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对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提供多种补贴,而国产品牌却处于被挤压状态。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通过政策、产业基金等形式扶持国产智能终端品牌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

    时间:12-23
  • 捆绑搭售20元意外险携程等抢票APP被指太霸道

      抢票APP当下很流行,不过,有不少购票者发现,通过这些渠道买到火车票,付出的成本要更高,尤其是手机APP,会在购票者不知不觉间,就帮你买了一份20元的交通意外保险。对此,律师表示,类似行为其实已经涉嫌违法...

    时间:12-23
  • 信用卡免年费是大势所趋 五花八门的免年费政策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日前率先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浦发信用卡旗下50多款信用卡产品将无条件终身免年费,这也是国内信用卡行业第一家宣布终身零年费的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免年费是大势所趋,其他银行很...

    时间:12-23
  • 苹果中关村代理商跑路涉资过亿 多金融机构受殃及

      有中关村数家苹果经销商22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苹果中关村代理商北京广达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达世纪)老板董维携家人跑路到法国。《经济参考报》最新调查显示,包括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

    时间:12-23
  • 家电业现“马太效应” 中小企业最后阵地告危

      当需求透支遇上需求低迷,2014年家电市场显现疲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以“价格战”形式消化高库存,同时下沉抢夺三四线市场。在大企业的挤压下,市场留给中小企业的蛋糕越来越少。   ...

    时间:12-23
  • 首部高铁行业标准发布:高速铁路只许运行动车

      记者昨天从国家铁路局了解到,经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该规范是中国正式发布的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形成。该规范将从明年...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