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科研经费怪象:年投入1.2万亿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科研经费怪象:年投入1.2万亿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2014-12-22 17:06:00

来源:新华网

  中国网事:一年1.2万亿元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透视科研经费使用怪现象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科研领域乱象丛生: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不仅大大影响科研活动,也使科研投入效率低下。

  科研经费按“牌子、帽子、位子”分配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黄涛说,有些科研人员拿到课题经费后,写一篇论文就能交账,还能评职称,“一举两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说,有的学者同一本书换几个名字出版,就可当成不同的课题成果,让人不齿。

  “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也成为普遍性问题。科研经费七成按照牌子、帽子、位子分配,三成“撒了胡椒面”。能够拿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大多是“学术大佬”,少有年轻人。黄涛说,一些年轻人为了争取课题,只能“拉大旗扯虎皮”,挂上领导大名领衔申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说,大学体制强调行政治校,因为资源配置、决策权都与行政权力有关,所以有些老师“搞成果为了当官,当了官成果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有些院士用兼职的方式到学校当“买办学者”,利用名头垄断项目资源和大笔经费,再将具体项目“分包”给“小毛刺”学者,自己坐收大头。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牛校”等因素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们全省能拿到的,还不如一个浙江大学。一些科研项目多的院校‘拿钱买人’,造成我校人才大量流失,逐渐被边缘化。”东北某大学一位处长说。

  科研围着课题、部门转

  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活动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赚钱”的却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表示,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我国专利占全球80%,但利润排名前20的专利一个也没有。而在医药行业,我国九成是仿制药,从1949年到2008年,50年来仿制药获得的利润还不如国外一个新药利润多。

  一位受访企业家说,近8年来,我国科研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但市场上叫得响的新成品、新技术仍然太少。每次看到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拿着厚厚一摞项目申报表,不禁想问:这么多项目你们管得了管得好吗?

  一方面,科研活动的“论文导向”使得科研成果以发表论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成果能否转化不受重视;另一方面,“缺少产权保护”“立项脱离市场”“重立项、轻评测”等问题,也使科研行为“功利化”“浮躁化”。

  南京某大学一位副院长说,“300多万科研大军写论文,仅有万分之几的科研经费用来做产品。”科研不是围绕市场转,而是围着经费转、围着部门转。这种扭曲的体制是困扰科研创新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实质是财政分配问题。由各级财政集中资金,然后分拨给各个部门,再向下撒胡椒面的做法,不仅浪费低效,而且容易腐败。

  “以产品为导向、去行政化”或可用活科研经费

  针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专家建议科研立项应贴近市场,以产品为导向评价科研,最终实现经费管理去行政化等。

  于学军认为,我国2013年财政科研经费高达5000亿元。如果停止条块分配财政经费的做法,可以节省不少钱。

  王宏广说,要切实改变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小马拉大车”的关系,就要杜绝“盲目跟踪、会什么做什么”的现象。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科研项目应该来自市场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钟书华建议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开。一方面,在项目申报、经费分配环节减少行政官员、“学阀”“学霸”的干扰;另一方面,变“以论文为导向”为“以产品为导向”,加强科研与经济的关联度。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董事长、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建议,应把分散的项目补贴改为建设公共、公益性研发平台、测试平台、创新平台、检测平台。公共平台大家都用,也是一种市场机制。财政的钱支持企业创新,应该变“前补贴、前支持”为“后补贴、后支持”,使没有实力的企业不敢拿,有实力的企业完成项目后心安理得地拿,起到二次调节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王冀宁指出,要谨防改革在执行中变相走样。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必须形成管钱、分钱、监督三方分离的体制,彻底改变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状况,同时要防止改革成了近亲繁殖、继续垄断资源的手段。在经费使用上,引入社会监督;在成果考核上,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依据。(记者丁静 吴晶晶 邓华宁 许祖华 俞俭 赵梦卓)

  • 相关阅读
  • 建筑行业:“一带一路”战略亦促建筑民企加速走出去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启,建筑行业显著受益。2013 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1716 亿美元,2008-2013 年CAGR 达到10.4%。当前,“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已正式开启,我国利用4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优势,通过...

    时间:12-23
  • 陈文辉:险资“走出去”符合国家整体战略

      上周末,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走出去”,既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陈文辉是在第五届财新峰会“把握海外投资的战略机会”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他透露,...

    时间:12-23
  • 中国房产投资瞄准海外 英国最受青睐

      过去七、八年间中国国内房产投资重心回归北京、上海及深圳等一线城市。最近,中国个人及企业投资者渐渐把目光放在西方市场,在中国人海外投资置业最喜爱国家排行榜中,英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欧洲国家。而随着英属马...

    时间:12-23
  • 万达商业地产今日香港挂牌

      万达商业(03699.HK)今日在港交所挂牌,招股价定于48港元,根据文件显示,该公司公开发售超额认购约5.32倍,募集资金金额高达288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场年内最大额度招股的公司。   在昨日的暗盘交易系统中,万...

    时间:12-23
  • 三大运营商手机补贴厚“外”薄“内”

      一直以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对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提供多种补贴,而国产品牌却处于被挤压状态。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应通过政策、产业基金等形式扶持国产智能终端品牌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

    时间:12-23
  • 捆绑搭售20元意外险携程等抢票APP被指太霸道

      抢票APP当下很流行,不过,有不少购票者发现,通过这些渠道买到火车票,付出的成本要更高,尤其是手机APP,会在购票者不知不觉间,就帮你买了一份20元的交通意外保险。对此,律师表示,类似行为其实已经涉嫌违法...

    时间:12-23
  • 信用卡免年费是大势所趋 五花八门的免年费政策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日前率先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浦发信用卡旗下50多款信用卡产品将无条件终身免年费,这也是国内信用卡行业第一家宣布终身零年费的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免年费是大势所趋,其他银行很...

    时间:12-23
  • 苹果中关村代理商跑路涉资过亿 多金融机构受殃及

      有中关村数家苹果经销商22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苹果中关村代理商北京广达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达世纪)老板董维携家人跑路到法国。《经济参考报》最新调查显示,包括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

    时间:12-23
  • 家电业现“马太效应” 中小企业最后阵地告危

      当需求透支遇上需求低迷,2014年家电市场显现疲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以“价格战”形式消化高库存,同时下沉抢夺三四线市场。在大企业的挤压下,市场留给中小企业的蛋糕越来越少。   ...

    时间:12-23
  • 首部高铁行业标准发布:高速铁路只许运行动车

      记者昨天从国家铁路局了解到,经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该规范是中国正式发布的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形成。该规范将从明年...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