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三地两会获悉,京津冀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完成,或于本月底正式发布。有两会代表委员表示,《规划》内容“非常使人振奋。”
“《规划》现阶段已经相关部门审批,并下发至地方,应该很快会发布。”上述人士还表示,《规划》将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区域定位,并将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进一步明晰。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交通一体化建设方面将有较大突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祝尔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规划虽然对总体空间布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会对三地有明确定位。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明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职能定位,才能真正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职能,加快产业转移和功能转移。“另外,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是京津冀区域发展共同的基础,区域规划必须建立‘底线思维’。”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推进京津冀区域范围内共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生态管制区域,要进一步统筹京津冀区域山、海、田、林、水等环境要素,构建绿网相通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其中包括尽快划定跨界城镇群的共同生态管制区,重点是西北部山区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东南部平原的大型生态廊道等。(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