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中国制造为什么要升级: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境

中国制造为什么要升级: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境

2015-05-22 12:31:00

来源:经济日报

  ○ 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低成本优势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激发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从现在开始,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正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

  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境

  芯片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但去年中国进口芯片的金额达到21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缺核少芯”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痛点之一。

  “中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苗圩介绍说。工信部数据显示,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占56家。

  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制造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二是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企业,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各地在产业布局上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现在,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发展制造业的计划,包括重返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实行新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苗圩表示,中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正是要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双重挤压”下找出路

  雷柏科技是国内“3C”(计算机、消费电子和通讯)行业首家规模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介绍说,键盘、鼠标等产品需要大量使用劳动力,重复进行拧螺丝、焊接、装配、检测等工艺,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由人带来的质量不可控因素,企业要找到新的优势和动力,要提高质量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就必须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坦言。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下降了560万,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工资普遍达到3000元至4000元,远高于东南亚等国。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制造业还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一方面,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松下公司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正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耐克、优衣库、三星、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同时,“我国制造业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必须向绿色发展转型。”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

  传统方式必须转型

  在全球个人电脑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联想集团却能逆势而上,这是一家在全球都得到高度认可的中国制造企业。即使如此,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仍表示,联想的一些运作手段和方式已经比较传统,必须加快向互联网化转型,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平台结合的产品,并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为公司未来发展打造新引擎。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李北光说。数据显示,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0%以上,是拉动投资、带动消费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制造业还有4大优势,分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企业、一个发展制造业的长期战略和一大批人才资源。”苗圩说。

  其中,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拉动制造业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让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红利,极大地激发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催生一大批有活力的、高成长的中小制造企业群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科技革命正在引发产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将为我国制造业的赶超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 相关阅读
  • 大连首条地铁开通 建设者乘坐首列

      中新社大连5月22日电 (杨毅)经过6年施工建设,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2日11时18分正式通车试运营,滨城大连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辽宁大连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旅游城市。近年,随着城...

    时间:05-22
  • 80后创业大学生和他的“农场梦”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2日电 (马富强 张勇财)“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拥有一座自己的农场,骑着马,喂着牛羊,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幸福一生。”在新疆鄯善县七克台镇台孜村,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先后投...

    时间:05-22
  • 发改委:预计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500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赵鹏高21日表示,发改委正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预计今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500万吨。...

    时间:05-22
  • 中美欧日韩签订共识 加强专利审查国际合作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和韩国特许厅22日在江苏苏州签订“五局合作共识”,将加强专利审查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

    时间:05-22
  • 中国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种粮多者获重点支持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官方决定调整对农业的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多种粮食的人。  中国对农业的现行补贴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称“三项补贴”。财政部、农业...

    时间:05-22
  • 2014年银行业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近百万亿元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内生增长动力弱化、泛资管竞争激烈、业务模型面临转型等挑战。...

    时间:05-22
  • 许宁宁:“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少提战略

    许宁宁谈到,今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表示“一带一路”是“重大倡议”。...

    时间:05-22
  • 会议纪要显示欧洲央行将坚定执行QE

    21日公布的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4月14-15日的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该行高层对3月份推出的量化宽松措施(QE)的初期效果感到满意,并认为有必要坚定执行QE。...

    时间:05-22
  • 专家:房地产税2017年推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日前透露,当前直接税改革遇到障碍,在2017年推出房地产税改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时间:05-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