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9月,由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以及重要的配套文件《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面世,市场对于国企改革的期待终于落地。人们有理由相信,随后在中国国企改革这一重大的经济领域将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资本市场将不断演绎精彩的资本故事。
今年7月份中国资本市场风雨如晦之际,在由金证互通旗下牛牛金融举办的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巡回交流活动中,众多机构投资者希望国家能启动国企改革以重燃资本市场的热情。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发表演讲时提到,国企改革将是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资本市场之所以关注国企改革,是因为国企改革当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即资本证券化,将为市场注入优质资源,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表现得十分活跃。金证互通对第一批试点改革的231家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了跟踪研究,并获得了第一手的数据。
在这231家国有上市公司当中,央属国企占了32家,其余200家为地方国有企业。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共有28家企业进行了29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含项目终结),约占全部试点企业的12.12%。其中地方企业有22家进行了资产重组,占地方国企总量的11.00%;而央属企业则有6家,占全部试点央属上市公司的19.35%。
我们发现,尽管国企资产重组交易活跃,但标的额普遍偏小,涉及上市公司或国企平台普遍较为边缘化。统计显示,除鱼跃科技、风华高科和百利电气三个要约收购的项目之外,26个资产重组项目的交易总额为15,410,738.85万元,平均每笔交易的金额仅为592,720.72万元。26笔交易当中,注入资产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5,428,562.80万元,平均到每笔交易为593,406.26万元。而注入资产的账面金额总计为9,090,993.10万元,平均每笔仅有349,653.58万元。
在下表当中,金证互通列出了上述所有上市公司及其资产重组的项目简况。
2014.10—2015.9月第一批试点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事件制表:牛牛金融
实施资产重组的29家上市公司分属19个行业,从数量来看,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覆盖很广。其中属于制造业的有11个行业,剩下的8个行业为服务业。在制造业当中,既有IT等新兴产业,也有纺织、金属加工能传统产业。在8个服务业当中,属于能源电力供应的有2个,属于商业领域的有2个。
具体的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
从单个行业的项目数量来看,房地产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各为3个,另有电气制造等6个行业有2个项目。其他11个行业都各有1个项目。
从重组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横向整合、垂直整合、买壳上市、多元化战略、整体上市、资产调整,以及其他目的等七类。各类在所有项目当中的占比如下图所示:
2014.10—2015.9月试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目的制图:牛牛金融
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以横向整合为目的资产重组占比最多,占到了总量的52%。这说明,大部分企业仍然看重的是原有业务的横向延伸,通过吸收同类公司,来增加产能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这种整合方式,对于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减少业内恶性竞争和无序扩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29个项目当中,买壳上市的项目共有5件,占到了总量的17%。这在目前IPO发行节奏缓慢的大背景下,是十分自然的。在这5件项目当中,国企均是作为卖壳方。而卖壳方通常是为了获得现金,或是整合自身的金融资源。
垂直整合的项目共有3件,占到了总量的约10%。垂直整合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方式,对于企业降低总体成本,扩大业内话语权极有帮助。
除上述三种方式占比超过10%之外,多元化战略项目和整体上市均占总量的7%,资产调整和其他目的各占不足4%。
从重组形式来看,大致分为以下五种,即发行股份收购资产、吸收合并、协议收购、资产置换,和要约收购。几种形式的占比如下图所示:
在五种重组形式当中,增发购买资产的比重最大,占到了总量的55%。协议收购的比例次之,占总量的24%。要约收购的项目,占到了总量的10%。而吸收合并和资产置换,分别只占总量的7%和4%。
在财务顾问方面,共有16家券商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参与了这29个资产重组项目。具体参与的项目数量如下图所示:
2014.10—2015.9试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的财务顾问统计制图:牛牛金融
16家券商当中,华泰联合和中信证券分别参与了4个项目。申万宏源参与了3个项目,国泰君安参与了2个项目。东海证券等其余12家券商,各参与了一个项目。
总体来说,先期进入第一批国企改革名单的上市公司,都难以称得上是相关领域的支柱企业,因此,到目前为止,国企改革试水的色彩非常浓厚。在资本市场国企改革已经启动近两年的今天,国企改革仍然是在边缘地带行走。不过,这样的改革节奏或许是最为扎实和稳妥的。现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在为将来大规模的国企改革探索道路,我们期待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国有企业改革之举来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注入更强大的活力。 (黄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