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银政企连环债紧绷 亟须“疏脉活血”

银政企连环债紧绷 亟须“疏脉活血”

2015-11-17 09:12: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我国东中西部多地采访了解到,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企业遭遇货款拖欠增加、承兑汇票支付增多、相关款项支付周期拉长等现象,这些问题在增加相关企业资金成本的同时,也反映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企企、政企、银企间的连环债务链条呈现明显绷紧态势。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总体风险尚处可控区间,但随着企业资金链条趋紧,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局部金融风险正在暴露,业界期待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金融平稳运行。

  企业债务链条压力增大

  “货款支付周期拉长,拖你半年一年,来的还是承兑汇票,也遇到过个别企业倒闭让我们形成了坏账。而上游企业为了防范风险,却又都要求现金付款。”江苏一家民营企业的副总经理近期对记者表示,由于下游拖欠款较为严重,加之银行缩短续贷周期,致使企业运行的资金成本快速增长。

  这并非个别现象。记者近期采访的不少企业反映,近年来,政银企之间债务链条渐趋复杂,他们遇到的货款拖欠增加、承兑汇票支付增多,支付周期拉长等问题,明显加剧了资金压力。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971290.7亿元,同比增长7.3%;负债合计551914.4亿元,增长5.4%;所有者权益合计419376.3亿元,增长9.9%。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12395.4亿元,同比增长8%;产成品存货38932.3亿元,增长4.9%。

  相关媒体通过同花顺的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有可对比数据的2593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为3.04万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应收账款总额2.62万亿元,增长16.14%。并且,其中有474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了100%。这被业内人士分析为“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同时,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先后发生“ST湘鄂债”、“11天威MTN2”和“12中富01”等公募债券的实质性违约,“08蒙奈伦债”、“14中澳控CP001”和“12桂有色MTN1”等债券也相继爆出兑付危机。分析人士认为,煤炭、钢铁、化工、有色以及机械设备等传统周期性发债行业系统性复苏短期难现,行业经营压力仍会持续存在。

  记者采访了解到,企业债务链条趋紧,主要源头大致有三类。

  上下游资金回笼难度增大,大企业成主要源头。一家工程器械配套企业负责人透露,其主要客户是当地龙头企业,拖欠货款达数千万元,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资金负担,却又不敢得罪只能硬撑。

  记者了解到,债务情况和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在最容易形成“三角债”的产业链上,大企业在原料、辅料供应中处于上游,大企业资金紧张,周边企业就容易成为债务链上资金压力的主要承担者。

  福建一家农商行的行长说,一些大企业在前期扩张阶段过度融资,但后期却出了问题,直接影响到上下游企业,包括很多小微企业。江苏一家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介绍,承兑汇票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但近期发现一些大型央企也采用承兑汇票加现金的支付方式,“至少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

  基建项目拖欠款,主要是政府源头。天津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贷款项目规模很大,但有时会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最终跟一些企业一样,出现“短贷长用”,到期之后未能偿还,就容易催生民营资本、高利贷,最终形成多角债。

  东部一家生产照明设备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在国内一些地方承接的政府项目,有部分款项历经三四年也难以兑付,甚至一直处于“审计阶段”。“名义上是在走程序,但从企业来看,实际作用就是延缓付款。”

  联保体关系复杂,风险源头增多。近年来,在长三角等地出现的部分担保链条,涉及上千家企业的并不鲜见,虽然当地正积极化解,但一些企业受链条内企业影响直接承担了债务,更多企业或有债务压力巨大。泉州一家银行的行长说,联保贷款产品复制性很强,各家银行都做,就容易出现过度授信和过度负债问题。

  上海银监局有关人士表示,2012年钢贸行业授信风险在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中显现, 2012年7月上海银监局确定了“有保有控、区别对待、缓释风险、坚守底线”十六字方针。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上海银行业钢贸融资风险已基本处置完毕,实现了“软着陆”。

  上述人士坦承,通过这次风险得出的教训是,无论在经济景气还是下行周期,联保贷款模式都有其风险“助涨助跌”的副作用,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失去风险缓释作用,反而会放大风险倍数酿成行业性系统风险。

  资金循环流动受阻碍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实体经济自身循环能力减弱,是当前其对刺激政策反应相对较弱的重要因素。多种因素发挥的某种“合力”,从整体上导致了资金“使用率”下降,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力的释放。

  金融专家解释,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由融资总量与其循环速度综合决定。比如,100万贷款周转1次推动100万的经济活动,周转2次就能够推动200万的经济活动。“存量多、流量少,实体经济活水不多,就只能通过商业借贷来挪转,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连环的债务。”浦发银行一位资深人士说。

  部分银行业人士直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循环出现了一定的梗阻,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重点投放领域资金循环慢于其他产业,拖累社会总体资金周转速度放缓;而制造业面临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双重压力,资金循环体量相对偏小且有所放缓;信贷资产质量下行也造成部分贷款退出资金循环体系,如一些企业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占用的一些金融资源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债务链趋紧,造成了资金循环的进一步受阻,产生了连锁传导效应。部分受访企业家表示,当下游企业需求出现问题时,客户回款相应减慢,企业面临的回款压力和坏账损失就大幅增加,最终使“三角债”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传递。

  成都市经信委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处等单位今年所做的一项调研也显示,整体经济运行放缓,出现资金周转不畅。“三角债”增多限制资金流动是其中重要因素。一些大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回收期普遍在120天以上,部分企业账期甚至超过1年,关联交易企业之间出现三角债,严重影响了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动。

  不仅是资金压力加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因拖欠款的高风险,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减少新增投资或缩减生产。债务违约现象的出现,还使企业间、银企间信任关系的生态遭到破坏。

  “现在主要是求稳,一些可能存在支付风险的订单,我们直接不接了,企业只要能维持运转即可。”江苏一家企业的负责人陈道华说。“我们不怪银行,银行有银行的道理,都想要安全。但银行放贷收贷都是一哄而上,问题就产生了。”江苏省一家大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这位企业家介绍,“一年的时间里,被银行收贷两个多亿,还欠租赁公司1个多亿。租赁公司是有计划的,而银行是无计划的抽贷,结果是我们一下子减少了3个多亿的现金流,非常被动。”

  这种遭遇的结果,是这家企业一年多来,仅因资金周转不足就带来2000多万的额外利息,资金不足同时又导致开工率不足和市场表现不佳,带来近2亿亏损,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原料采购等方面的市场话语权。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认为,破坏信用体系危害很大,企业不得不转由民间渠道融资,且迅速加大融资成本,民间融资也进入历史高峰期。“现在整个信用环境搞坏了,甚至高利贷也不敢借了,有些企业原来不难,现在越来越难了。”福建一家农商行的董事长说。

  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双升

  部分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企业债务链趋紧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表现,其更直接的表现,便是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上升。

  近日,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已经披露完毕,根据发布的业绩数据,与市场人士预测相似,银行业第三季度的资产质量并未迎来拐点。截至2015年9月末,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9079.79亿元,较年初新增2396.44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44亿元;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尽管不良率上升,但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而从国有大行的数据上来看,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高,其中,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较高,其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792亿元,同比增长12.3%,不良贷款率第三季度末达到了2.02%,比2014年年底上升了0.4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上升了0.19个百分点。

  受访银行业人士均表示,当前不良率上升势头明显,局部金融风险处于持续释放阶段,但风险总体可控。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地方,不仅是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信贷风险也处于明显上升状态,在少数区域,金融风险正在加速暴露。

  部分地方银监部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上升,若考虑前期加大核销处置力度,实际上升更多。同时,隐性不良贷款规模也在上升,潜在不良反弹压力较大。

  多家银行的负责人坦言,一些企业能够按时还利息就已是不错的表现。“我们收息率去年95%多,今年只有91%,很担心。”泉州一家银行的行长告诉记者,今年前几月逾期贷款、欠息方都在明显增加。

  东部某市一家银行的负责人还透露,前期,当地不少企业为了上市,甚至出现拿高利贷冒充利润和产值的情况,因此从能够预计的风险来看,后期企业欠息的情况还有可能增多。

  中债资信评估研究报告中显示,银行的不良贷款继续呈现“双升”的态势,且上升速度日趋加快。但中国银行业的拨备水平常年较为充足,银行自身也在积极主动压缩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主动加强贷款的管理。因此,中国银行业资产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而针对不良的持续攀升,有银行明确表示已加快风险贷款处置力度,拓宽不良处置渠道,从而有效控制资产质量下行风险;也有银行为进一步提高未来资产质量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大了拨备计提和核销力度。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机构等各方对金融风险均有较强预判,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化解措施。如不少地方通过成立转贷基金、加大银企对接、出台补贴扶持等政策、严厉打击逃废债等方式着力化解风险,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不少银行对钢贸、造船、光伏、房地产等产能过剩行业实行名单制度授信管理,强化风险管理等等。

  以改革发展“疏脉活血”

  针对当前企业债务链条趋紧及局部金融风险的现状,部分受访专家和银行业士认为,这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集中表现。长远来看,需要在积极做好应对的同时,以改革发展为实体经济“疏脉活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做好应对预案,及时化解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在风险处置方面要发挥好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力。部分银行业人士建议,对于有市场前景、有救助价值、有重组价值的已出险企业,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化解信贷风险;对于僵尸企业、落后淘汰产业,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其尽早退出市场,避免风险累计和感染。

  二是推动银行业改革创新,在改革发展中促推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指导银行业机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自身战略定位,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和机构自身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推进业务产品、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创新,适当提升风险容忍度,保持资产负债行为的理性平衡。同时,处理好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化解风险、解决问题,提升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白澄宇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两种体系之间形成了两套定价机制,要化解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还是要让非正规金融阳光化,规范化,让有能力的非正规金融合法化,也就是要放开金融机构牌照。同时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三是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强化对企业资金的撬动作用。部分地方金融部门人士认为,随着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在各地的逐渐兴起和壮大,相关监管职责在中央层面没有明确,需要对地方的相应职责加以明确,充分调动其管理和风险处置的积极性。

  部分企业也希望,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稳增长的积极作用。天津强维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等说,不少地方政府组织财政等方面资金,帮助实体经济融资担保,起到积极的撬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希望这些措施要进一步做大做实。

  (记者陈刚、康淼、王涛、沈翀、方问禹、孔祥鑫、王新明采写)

  • 相关阅读
  • 10月份用电量下降结构优化

    原标题:10月份用电量下降结构优化   国家能源局16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0.2%。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高耗能产业用电需求下降影响,用电结构变化也进一步印证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时间:11-17
  • 上海首次举行三方联合地震紧急救援联合演练

    原标题:上海首次举行三方联合地震紧急救援联合演练   演练中,搜救与现场医疗救援配合。 张珩 摄   废墟中搜救出的伤员直接被送入手术车手术。 张珩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6日电 (陈静李静)2015年上海地震...

    时间:11-17
  • 贵州成中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原标题:贵州成中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11月16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共同召开“贵州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启动会暨新闻通气会”,会议通报贵州将与云南作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

    时间:11-17
  • 中国发行首张美国旅游主题银联信用卡

    原标题:中国发行首张美国旅游主题银联信用卡   中国16日发行首张美国旅游主题银联信用卡。   这张由银联国际与中国银行针对出境游客打造的旅游信用卡,除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方便使用,还能在全美所有受理银...

    时间:11-17
  • “双11”背后: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进港口便利化纪实

    原标题:“双11”背后: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进港口便利化纪实   又是一年“双11”,阿里巴巴宣布2015年天猫双11成交额突破900亿元……   2015年的双11,宁波检验检疫人交上了一份不平凡的双11答卷……   这是一片...

    时间:11-17
  • 天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免费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

    原标题:天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 免费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   天津市司法局16日宣布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即日起免费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天津市司法局计划从201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建设完成覆...

    时间:11-17
  • 上海艺术市场受热捧底气何来?

    原标题:上海艺术市场受热捧底气何来?   随着“芭蕾航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舞姬》轻盈绽放脚尖,历时32天的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6日在申城圆满落幕。   今年的艺术节和往年一样,名家名团纷至沓来...

    时间:11-17
  • 辽宁:民营经济的创客春天

    人民网沈阳11月17日电(白真智 张晓赫)新常态之下,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潜力、动力从哪里来?显然不能再单单依靠一枝独大的国有经济了。 “深圳等南方地区为什么发达?因为人家的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力非常好。振兴东...

    时间:11-17
  • 五个月来首现资本净流入外汇占款10月新增129亿元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薛白)15日,10月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10月新增规模双双转负为正。业内人士认为,10月后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企业结汇意愿上升,助推10月外汇占款恢复增长。 数据显示,10...

    时间:11-17
  • 重庆国税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原标题:重庆国税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本报重庆11月16日电 (记者崔佳)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近日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公司在重庆江北区国税局备案享受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退税70%,平均每月退税金...

    时间:11-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