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风采  »  关注动态  »  外界动态

分享摆脱贫困的“中国经验”(评论员观察)

2015-11-25 09:37:50

来源:人民日报

  治标和治本统一、局部与全局统一,中国的扶贫之路,为人类反贫困积累下“中国经验”

  

  “任重道远”一词,道尽中国摆脱贫困的责任、走出贫困的艰难。“向贫困宣战”,是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从“两个精准”到“四个坚持”,从强化政策保障到动员社会力量,对这一艰难任务进行了战略指导与战术部署。

  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绝无仅有;而取得的成果之巨,也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全世界每10人脱贫,就有7个来自中国。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道路”;而中国的扶贫之路,同样为人类反贫困积累下“中国经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曾说,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对于中国,扶贫不仅是小规模的、社会化的生活救济,而是成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动。犹记汶川地震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了高效的重建。如果说这是“急诊”,那么久久为功的扶贫工作,则是一种治疗慢性病的调养。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配,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的扶贫模式,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实现快速减贫的重要原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两个精准”“四个坚持”,提出了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正是中国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发展。这背后的方法论问题,同样值得审思。

  一是治标和治本的统一。救济性扶贫虽然立竿见影,但救济的终结,常常就是返贫的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会保障,才能拔除病灶、强身健体。有基层干部描述下乡扶贫时看到的一幕,老人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塑料包,里三层外三层,裹在最里面的是政府发的养老金存折,“他们把这本存折看得跟命根子一样”。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而社会保障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福利,二者与扶贫开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统一。

  一是局部与全局的统一。现实中很多例子都说明,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比如,发放的“扶贫猪”“扶贫羊”,转头就被杀了吃掉。还有基层干部说,扶贫搞产业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因为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土地是“鸡窝地、巴掌田”,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金融、政策等也不配套。在这样的情况下,扶贫在发展经济外,更需要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衔接,正是要在工作全局中谋划扶贫开发工作。

  揆诸国外,美国在开发西部地区时,每个地方都会拨出一定的土地用于发展教育,以此形成人力资源依托;日本在扶贫中,先后制定了以《北海道开发法》《孤岛振兴法》《偏僻地区振兴法》为主的120多部法律。这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也说明,扶贫开发需要“放眼量”,从根本上、长远上探寻解决之道。今天的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以先进理念设计合理制度,一定能在带领亿万人民奔向全面小康之时,让“中国经验”成为人类与贫困的斗争中更宝贵的资产。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5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中方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

      本报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韩硕)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  洪磊表示,中方欢迎东盟共同体的建成,这是东盟国家一体化建设的里程碑,也是亚洲建成的首...

    时间:11-25
  • 携手开创互利共赢合作新局面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次是中方第一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前我们共同参加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这本身表明16+1领导人会晤高度重视务实合作,各国...

    时间:11-25
  • 愿节水不只是说说(快评)

      来水少需求大,黄河的缺水问题不容忽视。节水优先、缩减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无论生活还是生产,“节水”在很多地方成为一句口号,实施、管控力度一旦跟不上,水就会被大量浪费、滥用:家里水龙头...

    时间:11-25
  • 我国将在津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海事监测中心

      本报天津11月24日电 (记者朱虹)记者24日在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在该中心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海事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建成后,全球海上用户将获得高可靠的北斗卫星导...

    时间:11-25
  • 石家庄:企业领发票不必来回跑

      本报石家庄11月24日电 (马一川、刘泽欣)今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税局全力应对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挑战,主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优势,以巨大热情拥抱“互联网...

    时间:11-25
  • 江西开出首趟中欧班列

      本报南昌11月24日电 (记者魏本貌)24日10时30分左右,一列满载太阳能组件的货运班列从南昌横岗火车站驶出。(见图)这是江西红土地上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将经满洲里站过境,前往荷兰鹿特丹。  首趟中欧(南...

    时间:11-25
  •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

      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积极评价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下简称“16+1合作”...

    时间:11-25
  • 宁波:注册企业俩小时可完成

      本报宁波11月24日电 (永轩)日前,宁波市国税局、地税局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不断拓展国地税局合作领域,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合作提升管理和服务的若干意见》,从纳税服务、征收管理、税务稽查、信息共...

    时间:11-25
  • 扎根非洲,中企给这片土地带来改变

      中国企业帮助兴建的工厂点火开工了,中国企业帮助修建的电站并网发电了,中国企业帮助修筑的铁路、公路通车了……记者在非洲采访,总是在无意间发现中国带给这片土地的改变,耳边也常听到中国企业急人所急、服务...

    时间:11-25
  •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

      2015年11月24日,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中国苏州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波兰共和国总统安杰伊·杜达、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总理埃迪·拉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戴尼斯·...

    时间:11-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