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资猛增成一季度稳增长砥柱 部分项目财政资金下拨已近全年七成】被认为是判断经济走势重要参考的一季度数据亮相后,相关的“解剖”分析成为近期热门话题之一。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尽管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反弹获得市场广泛关注,但支持GDP好于预期的头号功臣依旧是基建投资,且政府投资的比重有明显增加。(一财网)
被认为是判断经济走势重要参考的一季度数据亮相后,相关的“解剖”分析成为近期热门话题之一。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尽管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反弹获得市场广泛关注,但支持GDP好于预期的头号功臣依旧是基建投资,且政府投资的比重有明显增加。
今年1-2月,受节假日等因素作用下,多项经济数据出现明显下滑。随后,在中央政府部署下,多个部门联手推出稳增长政策。在基期数据较低和政策扶持的共同作用下,3月数据出现大幅回升,使得整个一季度经济出现回暖迹象。
从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来看,来自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基建的加码尤为明显。从体量层面看,尽管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投资数额相当,但基建投资的增幅却达到房地产开发的3倍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达10.7%,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为6.2%,基建投资为19.25%。
再从单个月的数据来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1.16%;其中,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增速均在反弹,增速分别为9.68%和21.98%。
再从基建内部增速来看,一季度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3.1%,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8%,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9%,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公路水路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6亿元,同比增长7.0%。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基建投资数倍的增长成为经济企稳的关键,而水利和以铁路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投资又是其中的主体。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轮投资主要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回升,同比名义增23.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5.7%,而且3月的增速比1-2月还回落了1.2个百分点。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62%,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报告认为,本轮投资复苏主要是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和银行贷款,但企业尤其民间企业的自筹资金反而出现萎缩,外资的信心有所恢复,但仍十分谨慎。
官方数据显示,从第三产业的到位资金情况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267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从官方人士处获悉,今年一季度相关财政资金到位迅速,部分领域下发比例已经接近全年的70%。
这样快速的投放是否会造成下半年稳增长的乏力?对于本报记者的这一提问,该人士表示,目前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公共服务领域,属于“早晚都要干”的有效投资。从调控角度看,经济稳定的时候这部分投资可以更多的考虑外来资金,而经济遇到今年一季度这样的特殊情况时,则可以下放速度快一点,起到稳定和带动经济的目的。
这名人士同时表示,政府对于稳增长已经储备了多方面的政策,即使是在投资方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推进预案。他强调,不要将投资等同于刺激,正确认识和评估投资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判断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条件。
有分析机构认为,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制造业回暖迹象不明显,因此要稳定投资则还需要看基建的发力。二季度投资能否稳定,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投放,另一方面需财政的发力。
对于未来投资方面的工作,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近日表示,国家发改委继续下大力气推动11类重大项目工程包的建设,推动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等,严格按照不新增过剩产能的原则,对准“夹心层”精准投资。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去年的探索之后,PPP和专项建设基金将在下半年继续发挥重要融资作用。
对于去年8月底推出的专项建设基金,多名受访官员对本报表示肯定,认为这一方式对投资增速稳中有升功不可没。此外,在今年部署安排专项建设基金4000亿元中,陕西、青海、福建、新疆、浙江、江苏等地部分下属市县已经公开表示获得2016年首批专项建设基金。
PPP方面,根据中金的报告,2015年地方发起大量PPP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项目库收录了7110个项目,总投资8.3万亿元。其中,6000多个项目是2015年后发起,总投资6.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创历史新高;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