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2012年从除夕傍晚开始,伴随着全城各处的烟花,三项污染物浓度迅速增加。鉴于今年的天气,如再像往年那样随心所欲地大放烟花爆竹,将使北京的环境雪上加霜。因此,她提议今年及以后春节期间不放或少放烟花,为空气减负。
王静认为,民俗是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要与最新的科技结合,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电子鞭炮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法,可引导市民购买电子鞭炮替代传统花炮。
北京市烟花协会秘书长康纪永
当务之急是加强行业监管
康纪永也认为,烟花燃放是立法层面的问题,开禁之初就是应市民的呼声,现在遇到问题,不能简单地以禁代替限,应呼吁市民自觉少放烟花。
他说,从外地禁放的效果看,禁放投入的政府管理成本更大,也难控制不超标的烟花。“北京在全国的标准是最高的,而周边地区随便可以买到超北京地标的烟花爆竹,限个人购买和商品流通比较难。”
说到安全问题,康纪永说,出事的都是伪劣或者超标烟花,当务之急是加强行业监管,引导市民正确燃放,并大力推广污染小的新产品,既满足了传统需求,又能将污染降到最低。
市民、嘉锋传媒执行董事吴波
建议由政府集中燃放烟花
“近几年发现身边的朋友们过年买烟花越来越少了。”吴波说,他自己家多年来一直就很少燃放,基本都是买一挂小鞭炮了事。
他说,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除夕夜的空气味道感受到。近阶段,北京面临重污染天的危害,减少或者禁止燃放烟花应该提倡。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市民也应该少燃放。
他建议政府集中燃放,集中资金购买的烟花可以保证效果也能满足市民的节日气氛需求。自己燃放既“烧钱”,也不环保。
禁改限大事记
●1987年
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并采取“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管理方针。
●1993年12月1日
《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城八区”为禁放地区,远郊区县则暂不列为禁放区域,能否燃放,由区、县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2004年
北京市“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修改《禁放规定》,建议将“禁放”改为“限放”。
●2005年春节前
北京市政府规定,城八区五环以外的居民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禁放”规定开始松动。
●2005年12月1日
《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实施,规定在除夕至正月十五限制时间内,五环内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燃放烟花爆竹。(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