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报》报道,近日,卫生部就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公厕臭味强度分为无臭味、微有臭味、明显臭味和强烈臭味四个等级,要求附属式公共厕所臭味强度为1级,独立式公共厕所臭味强度小于等于2级。意见稿一经公布,立即引来广泛讨论和争议。
记者昨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目前,上海已经根据公厕的级别对臭味要求进行分级,并要求所有公厕做到基本无臭味。此外,今后上海不排除引入“闻臭师”来界定公厕的臭味强度。
臭味分级上海早就有要求基本无异味
《征求意见稿》将公厕臭味强度分为无臭味、微有臭味、明显臭味和强烈臭味四个等级。其实,这样的分级早在2011年出台实施的《公共厕所保洁质量和服务要求DB31/T525-2011(上海市地方标准)》(以下简称《地方标准》)中已经采用,只不过具体分类标准稍有不同。
记者看到,根据《地方标准》,上海公厕共分为三类,其中商业区、重要交通客运设施、省市级医院等地应设立一类公厕;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还有一般商场(含超市)等则设置二类公厕;其他街道和区域的独立式公厕为三类公厕。
此外,《地方标准》按照臭味由无臭到强烈臭味划分,共0至5级。“根据该规定,一类公厕要求无臭,二类、三类公厕臭味强度小于等于2级,即稍有臭味。也就是说,上海已经要求所有公厕基本做到无臭味。”市绿化市容局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对环卫部门管辖的社会公厕要求做到保洁公司、区环卫部门、市环卫部门三级考核,部分公厕由专人管理,随用随保,而地铁、商场等公厕则参照上述标准进行保洁。
未来或将引入“闻臭师” 统计苍蝇不现实
虽然《征求意见稿》和正在实行的《地方标准》都对公厕臭味程度进行了分类,但不少市民仍有疑问:公厕内怎样的臭味算无异味?怎样算稍有异味?
对此,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平时的检查考核中,由于没有量化指标,同时个体嗅觉也存在差异,因此考核按照检查人员感官进行。
“一切以普通公众的感觉来衡量,毕竟前来投诉异味的也是普通公众。”据他透露,在北京,已招聘专业“闻臭师”用于公厕考核,这些闻臭师要求年龄30岁以下,不吸烟,没有鼻炎。但是,目前上海公厕考核中还未引入“闻臭师”这一职业。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随着《征求意见稿》落地实施,不排除上海也引入“闻臭师”这一职业。
对于《征求意见稿》,该负责人同时认为,除了细化标准,同时也应考虑时段的差异性。比如在高峰时段,多人同时如厕的情况下,要做到基本无异味基本不现实。
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广受争议的以苍蝇只数来考核公厕干净与否的条文,记者了解到,上海已施行的考核标准稍有不同。公厕作为特殊场合,基本无法杜绝蚊蝇,苍蝇的数量也与环境气候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苍蝇在移动,公厕内到底有多少只苍蝇也无法统计。为此,上海目前是以有无“蚊蝇孳生地”作为考核标准,即公厕内有无水渍、室内是否干净整洁等量化标准。
一些城乡接合部地区公厕臭不可闻
上海公厕的“臭味”情况究竟如何?记者昨天在走访时发现,位于中心城区的独立式公厕由于考核严格、投入多,即便是设立在人流量巨大的公厕,也普遍环境较好;而在不少城乡接合部和老城厢地区,由于没有正规的服务和保洁公司,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恶臭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