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界动态

齐鲁晚报:靠个体维权堵不上公众信息漏洞

齐鲁晚报:靠个体维权堵不上公众信息漏洞

2015-02-02 14:20:30

来源:齐鲁晚报

  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公民可通过“12377”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维权。(2月1日《今晚报》)

  仅花费5毛钱,就能买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个人信息的一条信用卡开户数据。媒体的报道,再度引发社会对于居民信息泄露现象的关注和担忧。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出面回应公众关切,在介绍有关部门为促进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所做工作的同时,详细指导消费者维权,值得肯定。 

  在现实语境中,多种维权方式看似可以自由选择,但维权道路却并不平坦。无论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还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都会面临举证难、“追鸡杀牛”等共性难题。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公众作为受害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即使眼睁睁看着网上自己的信息铺天盖地,本人也不堪各种推销、诈骗电话的骚扰,却并不知道这些个人信息是从哪个机构、通过什么渠道泄露的。纵然对某家银行、某个网站心存怀疑,但囿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有充分的证据举证维权。

  同时,惩罚机制缺失,使得信息泄露维权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不对称。目前各级法院在审理个人信息泄露诉讼时,大都以侵犯个人隐私权要求当事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而受害者付出了巨大的诉讼成本,也只是赢得官司,很难获得损害赔偿。

  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和民众个人主动维权,二者缺一不可。监管部门教公众维权是必要的,但不能仰仗个体维权,坐等投诉举报。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引入公益诉讼,由各级消费者组织代表公众进行维权,从而改变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格局,打消一些商家店大欺客的侥幸心理。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