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能人能项

方英文——商洛籍作家群中的一员“大将”

2010-03-11 15:43:59

  人物简介方英文出生于陕西镇安县西口镇程家村,祖籍湖北省。方英文出生于1958年,小学未能读完即赶上“文革”时期,学校教学秩序极不正常,因而方英文接受的早期基础教育显然不够系统和扎实。但方英文的聪慧好学尤其是对写作的擅长,在中小学读书时期即已有所显露。1974年高中毕业后,方英文回乡务农3年,后又当过2年代理教师。这5年期间,方英文一方面过着简单、艰苦的“回乡知识青年”生活,另一方面开始了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练习。

  1979年7月,方英文以镇安县文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北大学录取,同年9月入该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方英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即始于就读西大期间。1983年7月,方英文大学本科毕业后,不大情愿地被分配回商洛地区文化系统,成为地区文化馆的一名普通干部,主要从事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1983年秋天以后,方英文在商州小城(前为商县县城,今为商洛市商州区)生活、工作了10年。商州是商洛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商洛的文化人,多半聚居于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商洛地区文学艺术创作的“气候”和“环境”相对良好,文化人的精神激情普遍高涨,在相互鼓励、相互切磋中,作家们的创作潜力不断得以激活和释放。多年之后,作家丹萌还在文章中对那时商州城里的作家们“一锅糊汤,一盆炭火,一间斗室, 一夫笔耕,互相鼓气,你追我赶”的情形记忆犹新。商州距镇安150多公里,方英文落脚此地,实际上仍属客居异乡,但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使个人生活、工作与这座城市尤其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相融合。方英文作为作家的人生历程,正是从定居商州开始的。商州10年,方英文的主要精力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散文创作虽时有涉及,但数量终嫌有限。一大批小说作品的陆续问世,使读者对他的叙事智慧和遣词驭句能力有了虽是初步的却又十分鲜明的印象,评论界也开始对他的创作予以关注。商洛工作10年间,方英文已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1993年初,方英文只身来到西安“打工”。初到西安,被一家杂志社聘为副主编。在杂志社供职的一年中,方英文起居条件欠佳,但笔耕热情却为多年创作经历中所少见。一年之内,方英文发表了各类长短文章近100篇。1994年,陕西日报社创办《三秦都市报》,方英文入该报担任文艺部副主任,一年后正式调入报社,1996年,全家由商洛迁入西安。在商洛文化艺术界为他举行的欢送宴会上,方英文风趣地说:“连毛带皮地算,我在商州城里生活了13个年头,伟人毛泽东也在延安生活了整整13年,可以说商州就是我的‘延安时期’”。〈1〉这一番笑谈背后显然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他的初步文学成就是在定居商州期间取得的,商州对他的创作曾具有“根据地”意义;二是离别商州重入省城,对他来说,又不无“进京赶考”意味,自当有更大作为。此后10年间,方英文一直在陕西日报社工作。2000年4月底,方英文请求报社免去他的《三秦都市报》总编助理管理职务,并希望能到资料室做一名普通资料员。这一请求,显然既是出于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创作的考虑,也与方英文的个人生活趣味越来越趋于“名士”化、其比较自由散漫的行止习惯和报社一线管理工作要求不甚合拍相关。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和方英文的个人意愿,报社领导层改派他担任了《报刊荟萃》杂志的主编。这份刊物发行量比较稳定,日常工作不算特别紧张,对方英文来说,显然是报社环境下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选择。

  创作轨迹

  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重回西安工作的10年间,方英文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为兴趣由以小说为主转移到了以散文为主方面。方英文说:“1990年之前,我主要写小说,基本不写散文。后来读了一位散文家的文章,说写散文要有真学问真才情,不像写小说那样只要能胡编故事就成。这种说法强烈地刺激了我。事实上,这种说法本身就非常没学问,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最好的散文无一例外不是小说家写出来的,国外的例子也很多。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是什么体裁都可以写的,只是存在着单项杰出的问题。”〈2〉(见《方英文散文精选?序》)认为中国现当代最好的散文“无一例外”不是小说家所为的说法,难免有失偏颇,却又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方英文散文写作能力上的自信。90年代的10年是方英文散文创作的丰产期,以致在长篇小说《落红》问世之前的较长时段里,不少读者在对方氏作为散文家的印象日趋强烈的同时,多少淡化了对他的小说家身份体认。方英文的散文涉笔成趣,自成面目,引人入胜,拥有极广泛的读者群。2004年,台湾高雄市中学生毕业会考,考题中用了方英文的散文《写情书的故事》。在当下的陕西散文作家中,方英文是被评论界经常“点击”的一位。多数评论家都对其散文的可读可赏性称誉有加。

  • 相关阅读
  • 最后的皮影艺人

      8月25日,商州区洪门河乡磨沟庙村村民王建良家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日本神田外国语大学学者三夏毅夫等一行7人在省民间艺术剧院杨飞老师的陪同下,调研、考察商州皮影发展状况。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王建良有点...

    时间:03-11
  • 周 朋——商洛走出去的歌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去努力,去奋斗。今天的《百姓故事》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曾经为自己的梦,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知名歌手的年轻人,周朋。  见到周朋时,他正应邀在商洛广播电台做...

    时间:03-11
  • 中国特色成功学创始人孙启舜

    孙启舜,1952年出生,陕西柞水人,先后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设计制造专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班,中共中央党校党建研究生班,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系全国著名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全国“人...

    时间:03-11
  • 只研朱墨写春山

      李波,出生于商州,现居西安。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陈国勇山水硕士研究生班。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其国画作品先后入展“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时间:03-11
  • 镇安县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胡广勇

      镇安县回族汉子胡广勇,创业十多年来,不仅带动众多镇安乡亲共同创业,而且多次帮助他们成功维权,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羊肉泡馍,是西北人十分喜爱的一种美食,胡广勇的第一桶金,是从羊肉泡馍里捞出来的。...

    时间:03-11
  • 镇安家政女肖苗

      艰难的求学之路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让全国人民都兴奋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实现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进行。  肖苗是在早操后校长的讲话中得知这一消息的,当时,她还是镇安县...

    时间:03-11
  • 月日滩上领头雁—刘书学

      丹凤县月日乡保仓村位于丹凤县城东南11公里的丹江河畔、月日滩下游,四周流岭山峦环绕。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66户、1021人,过去是一个“花钱靠贷款,吃粮靠救济,水路都不畅”的穷山村,当时有句顺口...

    时间:03-11
  • 优秀女支书—杨松梅

      表她,失去了村医的丰厚收入和悠闲清静的日子,克己奉公,勇挑重担。她,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毛坪村迈入了小康村行列,得到群众的爱戴。她就是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党支部书记杨松梅。  年近花甲...

    时间:03-11
  • 一个“80后”画家的骄傲与忧伤

      6月3日这天,洛南县城的阳光格外的好。对于小女孩广青来说,这些阳光都是属于她的。  这一天,“广青水粉画装饰画作品展”在洛南县城隆重揭幕。对于洛南县所有书画界的朋友来说,这个生于1987年的小...

    时间:03-11
  • 野山愚公杨宝林

      乘车从镇安县城出发,上西康高速下东坪服务区,沿冷安油路向东南方向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  树坪村村支书王春林介绍说,2002年,米粮区白塔乡东山村合并到米粮镇树坪村,东山村有6座大山、...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