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祚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于商南县党马乡郭家村,做过演员,跑过运输,曾任商南县林产品公司经理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1993年5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感召下,他毅然卖掉家中的电冰箱作为路费,到南方去创业。如今,他创办的恩海光学玻璃有限公司被评为“深圳市高新科技企业”,已成为“索尼”、“佳能”等八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和“永久的合作伙伴”,拥有固定资产过亿元。
为了“50万元”的人生目标下海创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而立之年的邱祚恩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为挣50万元人民币,让父母安度晚年,让儿女受到良好教育。
50万,对当时的商南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在伟人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他决定下海创业,到南方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路费怎么办?他心一横卖掉了家里的电冰箱,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他首先来到惠阳市,寻找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两个月转瞬即逝,吃、住、行开支很大,盘缠眼看就要用完了,却始终找不到工作。
后来,他又漂泊到深圳。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8月1日,他终于到一家台资电子厂当上了司机。烈日下,风雨中,什么脏活累活危险活他都干。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他的妻子也停薪留职来到深圳。从此,家里的两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有一次下班外出购物,他忘了带工作证和身份证,被公安部门送到收容所蹲了24个小时。
在家里,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罪呀?返回老家去过安逸的日子,还是继续挺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选择了留下,继续寻找能改变命运的机遇。
邱祚恩曾在陕西财经学院工经系进修过二年,有大专文凭,又有七年驾龄。加上他吃苦勤劳,不到20天时间就被聘任为小车班副班长,工资提高到每月1200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广泛搜集信息,寻觅新的出路。
不久,他便“跳槽”到宝安区一家房地产企业作项目经理,薪水不错,写字楼也是当时宝安最华丽的一栋大厦。但他很快发现,这个单位也不是久留之地,因为房地产投资太大了,对于一个“丐帮”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他清楚自己要找的工作,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要能学到技术,二要有市场,三是用最少的钱就能办起来的项目。有了这三个条件,再小的企业,再苦、再累、条件再差,就是不给工资也没关系。
机会终于来了,一个朋友告诉他,粤西阳江市有一家新建的镇办企业需要聘一位厂长。这是一家和日本合资的企业,主要生产玻璃幕墙产品,该产品用途广,市场前景看好。而且,它的衍生产品面很广泛,只要熟悉玻璃特质,不管是建材玻璃、家私玻璃、光电玻璃等方面都有商机,退一万步来讲,以后开一个小小的玻璃店也能生存。
阳江距深圳600多公里,当时没有高速公路,不通火车,只有一个小型直升飞机场,一周和深圳市南山机场对开两次。1993年10月3日,他乘坐深圳至阳江的直升飞机前去应聘并获得成功。半个月后,他的妻子也来到阳江,在一家外资企业做翻译工作。
邱祚恩一边任劳任怨地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当时的技术协作单位刚好是西安交大光电研究所,在异地遇见老乡很是欣慰,一下子就把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他要学的技术,只要去求教研究所的教授,有求必应。短短100来天,他就对玻璃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从理论上到学术上都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