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支离破碎的摩托残骇,一具躺在血泊中的男性尸体,肇事车辆早已逃之夭夭。一句心存侥幸的谎言,一句测谎仪下的真语,究竟谁是凶手?商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千里奔袭,只为层层抽丝剥茧。在民警手中,一枚小小"螺帽"开口说了话,网住了一案第二个真凶"。
"国道惨案 迷雾茫茫"
2015年12月8日晚11时许,"312"国道富水段发生交通惨案,一男子被大车碾压身亡……
接警后,商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长黄晓棠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勘验调查。然而,肇事车辆早已逃离现场。除了摩托车残骇和受害人尸体外,没有遗留任何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办案民警在扩大现场勘查范围的同时,在312国东西县界设卡拦截。但过滤了万余车辆,侦破工作仍无头绪。
"细微物证 闪现亮光"
就在办案民警束手无策的时候,事故现场传来一条好消息:"细心的勘验民警在现场提取了一枚螺帽,螺帽上铸有标识花纹,属"欧曼车型"专用。办案民警精神振奋,结合现场分析,大胆推测:"这个"殴曼"车要么与摩托车发生了刮擦,要么碾压了受害人身体"。根据这一推断,民警连夜调取了312国道沿途50多个卡口探头录像,筛查了160余时长的视频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案民警最终将目标缩小于一辆大型货车,并连夜在西安抓获了该车司机。其正是民警们苦心寻找的"殴曼"牌大型货车的司机。经过讯问司机,其交待:"12月8日晚,曾驾驶货车在该路段与另一辆大货车会车。有一辆摩托车驶过车道,没有与自已驾驶的车辆碰撞。但从后视镜中发现摩托车倒在了地上,具体怎么回事,并不清楚"。这虽然部分"吻合"了民警的推测,但并不能据此最终确定肇事嫌疑人,距离破案依然困难重重。
"千里奔袭抽丝剥茧"
"24小时的黄金破案期已过、1个周的破案关键期已过, 破案尤如大海捞针",黄晓堂局长和办案民警都深知这点。但司机口中的另一辆大货车在哪里、怎么找,仍是笼罩在民警心头的一片乌云。不得已,民警只能沿着绵延几千里的312国道一路排查,先后辗转陕西、河南、甘肃等三省20余个市县,调取查阅了上千段卡口视频。这期间,没有一个民警回过家,没有一人叫过苦,也没有一人洗过澡。饿了就啃包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小眯一会,继续工作。经过10余天的连续奋战,最终在河南省内乡县发现了另外一辆可疑车辆。面对缜密的讯问,嫌疑司机起初并不承认发生的一切。已经奔波千里、筋疲力尽的办案组民警并没有轻言放弃,他们又多方求助,通过科技手段在嫌疑车辆上发现了血迹。正当民警兴奋的同时,血迹监测显示,车辆血迹与受害人并不相符。民警们再一次面临线索中断的决择。
"螺帽开口锁定真凶"
种种迹象表明,此车与"12.8"交通肇事案有关。面对嫌疑司机的否认,民警们没有放弃,对其使用了测谎仪。嫌疑司机最终迫于心理压力承认,他驾驶的货车在该路段会车时,感觉到了车轮颠簸了一下,以为轮胎爆了,并没有停留观察。显然,嫌疑司机心存侥幸,轮胎爆了不停车观察,再次露了马脚。经过进一步组织辨认,此名嫌疑人被确认。然而,那辆"殴曼"牌大车到底与受害人骑得摩托车发生了刮碰没有,让办案民警再次犯难。可是,民警手上有一样最重要的物证--现场提取的"螺帽"。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最终全面锁定真凶。民警们顾不上休息,再一次奔赴西安,找到专业的物测鉴定机构,对螺帽成分进行物测分析。12月28日,物测鉴定中心结果显示,螺帽属于该车辆无疑,具有唯一性,也进一步证明了该车辆与受害人摩托车发生过刮碰。至此,12月8日晚发生在商南312国道富水段的交通事故中两位肇事司机全部被确定,案件得以全面告破。在事故民警手中,现场小小螺帽说了话,没有放走任何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