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明臻 张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016年1月,这戏剧性的一幕在商洛市洛南县温情上演,12年前外出打工与家人失联的洛南青年王小军在警方的帮助下与家人相聚,一家人过了一个幸福的团圆年。
感动的泪水
尽管耳畔的寒风还在呼呼的刮着,但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足以让王小军一家人温暖无比。2016年1月18日上午,年近六旬的洛南县保安镇村民王大强带着失散十余年的儿子王小军来到商洛市公安局,手捧锦旗,当面向刑警支队的民警们表示感谢。老泪纵横的王大强握着刑警支队安支队长的手紧紧不放,感激的话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我和娃他妈寻了十几年,天天盼,夜夜想,头发都愁白了,老伴因为思儿心切都落下一身病,在你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你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
紧接着,王大强从儿子王小军手上接过一篮鸡蛋递给支队长说:"乡下也没啥好东西,这些鸡蛋是我们自家养的鸡下的,分给同志们尝一下,也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
安支队长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鸡蛋你拿回去,留着给老伴补补身子吧"。
王大强再三坚持,一定要安支队长收下鸡蛋,并说如果不收就让儿子给跪下以表谢意。看着王大强真挚的脸,安支队长不好再强行拒绝,只好收下了鸡蛋。在送别王大强一家人时,安支队长悄悄地掏出一百块钱塞进王大强的衣兜。
望着王大强父子俩远去的背影,手里提着鸡蛋的安支队长动情地说:"多么朴实的群众啊,只要你给他办点事,他就真心地感谢你,真是让人感动啊。同志们呀,2016年我们一定要多破案,多给老百姓办些实事,多给群众服好务"。
永远的伤痛
出生于1984年的王小军一家四口,有一个妹妹,父亲忙时在家务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年里多半时间都是母亲操持家务,一家人小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也其乐融融。
一转眼到了2004年,王小军高中毕业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成绩较差只能上个大专,毕业后不一定能找满意的工作,出去打工,不但多了几年社会经验,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经过几天思索,王小军选择了外出打工,父母没有反对他的选择,只是叮嘱他在外面凡事要注意安全。
于是,王小军背起行囊,带着家人的嘱托与期望,跟村里几个年长的后生一起踏上了南下追梦的旅途。在广州一家玩具厂里,王小军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第一个月发工资,揣着二千元现金的王小军通过村委会的座机给家里打电话,说要给家里汇点钱。母亲却对他说:"你刚出门挣点钱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还是你留着用吧"。第一次挣钱养家让王小军很激动,电话那头的母亲已是泣不成声。
干了半年,工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拖欠了4个月的工资也发不到手。消息灵通的人早就另谋出路了,由于踏实吃苦而深受器重的王小军一直坚持到工厂关门,老板愧疚的对他说:"兄弟,对不住了,你的工资等过段时间资金周转开了再给你吧"。王小军啥话也没说背着行囊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而这一切王小军没有告诉家人。
王小军按照招工信息上的地址找了过去,下了火车已是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人生地不熟的他在一个摩的司机的劝说下搭乘了一辆三轮车。谁能料到,这一辆黑三轮车改变了王小军的人生。三轮车在一个陡下坡急转弯处由于车速太快失控了,翻进了十多米深的沟里,司机跳车逃生,王小军多处骨折,颅脑受创,重度昏迷。更为可恶的是司机为了逃避责任,弄走了三轮车还趁机盗走了王小军的行礼,只留下的王小军一个人躺在冰冷的异域他乡。
从昏迷中醒来的王小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大脑一片模糊。因为家属不在场,也没找到有效证件,在不能开口说话的情况下,医院给王小军进行了保守的人道主义治疗。半年后,王小军的体能基本康复,但由于脑部受到重创,出现了短暂性失忆症,王小军失忆了。
寻亲的迷途
失忆后的王小军记忆模糊,越是想家想念亲人越是什么也记不起来。想回家,不知道家在哪儿;想给爸妈打电话,不知道电话号码;想给妹妹写信,不知道地址往哪儿写。家在哪儿?亲人在哪儿?我是哪里人?王小军见人就问,"有毛病,连自己哪里人都不知道?"、"疯子,找不着家了"……王小军受尽了世间冷暖和热潮冷讽。渐渐地,他变得孤僻,陷入了孤独中,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影子里。没有身份证,正规的工厂进不去,王小军只能游走在偏僻的小作坊里打工勉强维持生计,黑心的老板常常克扣他的工资,周围的人也用异常的眼光看着他。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王小军甚至想到了一死了之。亲人,是他生活下去最大的勇气;回家,是他心中最强的念想。"一定要回家",成为王小军心中奢求的梦想。
"你是陕西人,俺是西安的,咱们是乡党,听你的口音,好像是商洛的。"一位好心的西安人听了王小军的经历后告诉他。仅仅一句话,这对王小军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从此,他知道了自己是陕西商洛人。王小军不顾一切的冲出去买回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找呀找,想找到自己的家,想找到回家的路。可地图上的陕西那么大,商洛那么远,家到底在哪儿呢?
一年,二年,三年,七八上十年过去了,从外面回村的人一茬又一茬,唯独不见王小军的身影。有人说王小军在外面犯了法,不敢回来;有人说王小军在外面安家了,忘了爹娘;也有人说王小军被人骗到黑砖窑了,生死未卜。面对种种说法,憨厚朴实的两位老人异常难过,度日如年,但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想法,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王小军找回来。
为了寻找儿子,王大强几乎成为电影《失孤》中雷泽宽的原型。近十年来,王大强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用两三个月时间外出寻找儿子。他去过广州、深圳、珠海,拿着王小军上学时的照片逢人就问。他去过东北,穿梭在一望无垠的林海雪原。他去过新疆,往来于浩瀚无边的戈壁沙漠。他去过山西,走过一个又一个黑砖窑。他去过云南、广西、贵州……他打过工,讨过饭,睡过马路,被狗咬伤过,遭遇过抢劫……但为了找到儿子,他都扛了过来。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大强的头发由黑变白,腿脚不灵便了,背也驼了,老伴也在思念的煎熬中卧病在床。渐渐地,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也变得近乎绝望。
幸福的团聚
转眼到了2016年1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春运的号角早已被归心似箭的游子提前吹响。新年的第一场大雪也如期而至,白雪覆盖了大地,一切都放佛被停滞了下来,但却冰封不住王大强和老伴内心深处盼儿归来的焦急之情。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王大强来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寻求帮助。王大强寻儿心切的这一幕刚好被刑警支队安支队长看见了,支队长把王大强让进了办公室,耐心的听王小军与家里失联的前后经过,然后告诉他说刑警支队会尽力想办法寻找,会有希望的。送走了王大强,支队长随即安排信息大队龙队长设法在信息库里"按图索骥"。事发十多年前,几乎没有有价值的线索,而且查找工作量太大,无异于大海捞针,能找到吗?龙队长陷入了深思。
三天后,也就是 1月10日,一条署名为王小军2014年在深圳某宾馆住宿登记的信息从信息库里弹了出来。经民警用图像分析技术比对,该图像和王大强提供的王小军上学时照片相似度为百分之八十,而且还留有一个王小军的联系电话。龙队长赶紧拨了过去,但提示为空号。好不容易查到线索就此断了吗?龙队长再次陷入了深思。
手机号停用了好几年了,哪微信呢?多数人换手机号会沿用原手机号开通的微信号,王小军会不会是这类人?凡事喜欢刨根问底的龙队长决定用微信试试看,他用微信搜索功能添加了那个电话号码为好友,等待对方接受。等待无疑是让人揪心的煎熬。两天过去了,一直没有等到对方的接受。会不会王小军没有微信号,会不会王小军忙于工作没看到,还是王小军不肯随意添加陌生人?这一切都不得而知。龙队长第三次陷入了深思。
不能让到手的线索就此中断。龙队长决定还得在微信上下功夫。于是,"寻找商洛乡党"、"天南地北商洛人"、"我的故乡是商洛" ……一条条微信留言发了过去;"商洛友人"、"陕西楞娃"、"商洛山" ……一个个不断更换的微信呢称发了过去;龙队长发动全科室战友搜寻有关商洛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商洛特产等方面的照片70多张发了过去,就连微信的背景音乐也换成了《秦岭最美是商洛》,希望等到对方的认可和接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四天,也就是1月13日上午,龙队长手机接到一条微信,署名为"军军"的微信号同意添加其为好友。龙队长喜出望外,立即与该微信号进行交流,随后经过由浅入深的温情交谈,最终确定"军军"就是正在寻找的游子王小军。
1月15日上午,王大强及家属在深圳见到了失联多年的儿子王小军,那一刻,他们相拥而泣、失声痛哭……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