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5年商洛市两会专题报道 > 县区动态
——聚焦2014年丹凤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大亮点”
推动转型升级的“丹凤路径”
http://www.slrbs.com  2015-02-03 14:41:34  商洛日报

|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前排左三)、市委书记胡润泽(右三)在丹凤检查指导工作

  回眸2014年,丹凤县把握“稳中求进”的基调,抢抓机遇谋发展,继续演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和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城乡统筹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四大重点区域”开发连续剧,推动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仍交出了一张含金量高的答卷: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3.3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2.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70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同比增长13.5%。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四大重点区域”开发花开满园,成为丹凤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区”。坚持区域突破发展,将80%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向竹林关、龙驹、商镇、棣花等“四大区域”集结,并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包抓一个重点区域,一人一块“责任田”,实行重点区域建设管理处长全权负责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单独考核制,承担同奖同惩捆绑式责任。“四大区域”开发现已取得了大突破式进展,成为丹凤发展中的四大“特区”。
  2014年,该县在“四大区域”布局项目56个,竣工46个,涉及工业、城镇、旅游开发、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完成投资59.36亿元、利税2.5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48万个。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开发,沿沪陕高速和丹江谷底的块状经济带已成雏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亮点二: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为丹凤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紧扣商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投入项目前期费用1100余万元,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加工、现代包装产业、文化旅游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六大板块策划特色项目130个,其中秦岭丹凤飞行小镇项目挤进了省级重点项目的“大盘子”。
  2014年,共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8个,其中县级重点项目60个、市级重点项目27个,完成投资80.3亿元。在项目建设中实行“六个一”包抓机制,从项目的可研立项到建成投产全程跟进“保姆式”服务。在重大项目综合评比中取得全市第三的好成绩。以招商引资破解资金难题,推行“以园招商—以商招商”模式,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
  亮点三:“园区承载”模式落地生花,挺起丹凤工业经济铁脊梁。按照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四化联动”的思路,用抓工业之手发展农业,让种地农民变产业工人,工业和农业的界限不再各自为政,园区的“孵化”效应将工业、农业结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
  工业集中区新增入园企业8户,尧柏龙桥公司成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华茂公司成为全省唯一肉鸡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恒大产业园建成了西北最大的瓦楞纸和灰板生产线,皇台、秦兴、辰州等一批矿业新建生产线相继试产,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速居全市前列。
  亮点四:“五位一体”模式日趋成熟,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丹凤标本”。进一步巩固商镇城乡统筹示范区开发成果,以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为契机,探索出精准扶贫、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等联动式的“五位一体”,按照现代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新型城乡社区、精品旅游景区“四区同建”路子,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模式。城市框架拉大近3平方公里,商镇、棣花挤入国家级重点镇行列。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新增农民进城落户7875人,全县城镇化率达50.37%。
  亮点五:旅游产业开发高歌猛进,重点景区建设推动丹凤旅游实现晋档升级。发挥独特的生态文化地域资源优势,着力推进旅游产业晋档升级。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呈现出以竹林关桃花谷景区、县城古寨山水、棣花文化景区等为亮点的三大品牌景区。
  桃花谷国家3A级景区成功开园,被誉为秦岭深处现代版“桃花源”。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顺利开园,成功跻身为国家3A级景区。丹江漂流国家4A级和州河北、冠山、棣花、贾塬等4个“秦岭美丽乡村”创建通过验收。对船帮、盐帮、马帮等会馆进行了恢复重建。
  亮点六:农业农村工作亮点频现,陕南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创出“丹凤经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依托华茂、民乐、万湾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培育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新认定家庭农场38家、专业大户31户,肉鸡、生猪饲养量分别达5000万只、80万头,新增良种核桃建园和山茱萸综合科管分别为3.2万亩和5万亩。
  抽调1511名干部推向第一线,采取联镇驻村入户结对“攀亲”的方式,给困难群众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全方位服务,承担“捆绑式”联带考核责任。目前,该县各级包扶部门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38万元,启动实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项目176个,1.3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两年来,全县9000余户34470人从发展条件差、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高等边远山区成功搬迁到小城镇和川道中心区域。丹凤移民搬迁模式多次在中省主流媒体报道。
  亮点七:坚持稳中增长保民生,确保新常态下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将财政支出的84.7%、新增财力的8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开工建设174个重点民生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新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9547套。多渠道促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建立“网上信访”工作平台化解信访积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三官一律”进社区(村)、诉前调解和“两所联调”、信访直通车等工作模式。先后摘得全国敬老模范单位、省级“双高双普”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亮点八:强化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美丽丹凤”楚楚动人。推行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模式,围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关天经济区生态示范区、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丹凤。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实施重点道路交通、丹江漂流段、金山公园和新农村示范村等绿化工程以及丹江湿地公园和丹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县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2天,县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标准,城市交通干线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各功能区噪声标准。全县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完成市上下达的减排任务。太阳能、沼气等农村新能源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市级验收,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获得命名。
  亮点九:党建工作经验不断,党旗映红丹水凤山大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讲坚守、讲担当、讲奉献、讲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我是党员我先行,我为群众当公仆”教育实践载体活动,得到省、市委领导的批示并要求在全省推广。“四德榜”和诚信“红黑榜”制度得到省委领导批示。非公有党建工作创出新模式,得到省市领导肯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化“十廉”活动成果,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严格厉行节约、增收节支,全年“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6.58%。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修订完善各项制度36项,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开展文化“五进”活动,广泛开展“丹凤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少年”评选表彰。使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亮点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商鞅封地再奏改革新凯歌。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结合实际确定了22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强协调指导和督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镇村综合改革、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改革有序实施,完成了319个事业单位职能分类,6个镇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接近尾声,撤并镇村工作扎实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县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合法性审查和公开公示等制度,累计取消合并行政审批项目71项,精简比例达36.6%,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收藏文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