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汪锳)9月19日至21日,《人民日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关注西部贫困地区”采访团来到我市,就西部大开发十年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专题采访。市委书记魏增军、市长杨冠军与采访团座谈并接受采访,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建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等陪同采访。
由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教育采编室主编袁新文带领的采访团先后深入到我市商南县太吉河镇庙台子村、城关镇任家沟村、秦东公司、富水镇永利科技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山阳县漫川镇小河口村、法官乡僧道关村、高坝镇石头梁村、城关镇桃园村等一批扶贫开发重点村、移民搬迁示范点、扶贫产业示范户,现场采访了产业大户和农村扶贫工作带头人,并分别与市、县委政府以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在市上召开的采访座谈会上,魏增军就我市扶贫开发等有关工作情况做了介绍,他说,贫困地区一般是被边缘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经济不发达。贫困地区要发展,首先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发展基础,其次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防止被边缘化,三要通过二次分配给予更多的资金等支持,四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观、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去年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商洛进入了率先突破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立足市情、常抓不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持强化机构、完善网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谈到今后的扶贫开发时,魏增军强调,当前,商洛扶贫工作仍存在着原始积累薄弱、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今后十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努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要继续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思路、转变方式,着力“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坚持城乡统筹,治理贫困人口生存环境,要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要着力构建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杨冠军在座谈时指出,近年来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全面搞好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要把转移农民放在重中之重,通过转移农民来富裕农民。要把扶贫开发融入三次产业发展之中,在农业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在工业上,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扩总量、提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三产上,要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大力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促进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采访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我市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和城市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