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 阳)秋播连着夏收,苗情关系丰收。时值秋冬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行动,于11月10日组织技术指导组,到山阳县漫川关镇、法官镇等农业生产一线,开展针对晚播小麦、油菜的“田间问诊”,全力推进促弱转壮、保苗越冬工作。
今年秋季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播种期推迟,形成了一定面积的晚播弱苗。为准确掌握实际情况,指导组一行直接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勘查。
在漫川关镇前店子村,连片的晚播小麦已显绿意。指导组专家仔细查看分蘖情况和叶片长势。“这片地采取了加大播种量的方式来弥补晚播的影响,目前看,出苗密度较为理想。”一位专家一边记录一边说。他们与县、镇农技人员一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选取多个样点进行基本苗测算。经过仔细清点和计算,确认该地块基本苗亩茎数约25万。
“当前墒情总体适宜,但要特别注意防范冬季冻害。”指导组在查看土壤后提醒道。针对这一情况,指导组现场开出了“处方”:建议抓住冬前有效生长期,适时进行中耕划锄,增温保墒,同时依据苗情科学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形成。
带着从漫川关镇获取的一手信息,指导组又赶往法官镇姚湾社区。这里的苗情更为复杂,经过多点测算,部分田块小麦基本苗亩茎数约19.6万,群体偏小。此外,指导组还重点查看了撒播和移栽的油菜田块。
“大家看,这片移栽的油菜,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个体健壮,越冬能力较强。而那片撒播的油菜,虽然省工,但苗子密度不均,长势参差不齐,弱苗较多。”在油菜田边,农技人员召集起周边的种植户,现场办起了“田间课堂”。指着不同长势的苗子,深入浅出地讲解着分类管理的要点:“对于弱苗,当前管理的核心就是‘促’,要适时追施提苗肥;对于壮苗,则要‘稳’,注意控旺防冻。”
这种直观的对比和通俗的讲解,让农户们频频点头。“专家来得太及时了,给我们指明了下一步的管理方向。”一位姚湾社区的种植户感慨地说。
此次一线指导,不仅精准把脉了当前晚播作物的生长状况,更将科学的冬管技术送到了农户手中,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