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提出了“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的主题口号。全运会的主题定义在全民健身、共享全运,淡化了金牌意识,体现体育回归大众、惠及民生。
十二运周期,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倾力打造了健身场地、健身网络和健身活动三位一体、无缝衔接的立体化体育惠民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最优的健身环境,使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理念得到充分落实。
截至目前,我省初步建立了省、市、县(区)、乡、村(社区)5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4个市基本建设了 “一场三馆一中心”,建设了大中型全民健身中心73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983个。共有乡镇健身工程843个,健身路径8414个,农民健身工程9764个,体育公园130个,健身广场1392个,户外营地48个,社区运动场4820个,健身步道480条。
现在,辽宁全省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达100%,行政村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5%。从满足高端健身需求的健身中心到服务广大群众的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分布群众身边,形成10分钟健身圈,基本满足了不同层面人群的健身需求。据统计,辽宁人均全民健身场地面积已达到1.5平方米!
回顾十二运周期,从获得全运会承办权开始,辽宁省政府即提出了各市要建设“一场三馆一中心”,同时提出了要“一市一品”,要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体育品牌。根据这一要求,辽宁省体育局在全省推广了大连全国足球城、丹东全国毽球城和阜新全国篮球城的创建经验,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现在,鞍山、抚顺的乒乓球城,锦州的羽毛球城等名城建设正红红火火地进行着……
十二运周期,我省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辽宁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这些活动包括每年元旦的迎新长跑、百万市民上冰雪、世界行走日、滨海公路自行车快乐骑行活动……据统计,每年全省都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000余次,全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
此外,截至十二运周期结束,全省共建设各级各类体育组织6900个,体育协会125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405个,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站点15972个……据统计,全省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万人,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6.5万人。大连、阜新率先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制度……
“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这一组组清晰、闪光的数字,实实在在记录着辽宁群众体育借助十二届全运会实现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这正是十二运留给辽宁的最宝贵遗产!
□本报记者/朱才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