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焦点新闻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醒中国:让体育回归教育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醒中国:让体育回归教育

2014-08-21 17:08:00

来源:燕赵晚报

  托马斯·巴赫

  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1981年至1988年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2013年9月10日,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8年至2021年。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醒中国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9日在接受南京体育学院“名誉教授”头衔后,在一段时长约20分钟的演讲中善意提醒中国——让体育回归教育。

  巴赫在演讲中阐述了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其中有一段相当直白的话:“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

  巴赫的坦诚与敏锐,令人印象深刻。在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巴赫屡次到中国参观访问,足见他对中国的重视,更反映了他对中国的期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巴赫也较为熟悉中国的体育国情。这次巴赫选择体教结合在国内做得相对成功的一个高校作为突破口,并且率领数十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莅临,或许要传达一个信号:体育回归教育,正当其时;体育回归教育,中国可以做得更好!

  多年以前,前国家体操队队员张尚武的人生经历,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大运会冠军,沦落为小偷被拘,再到街头卖艺,张尚武的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也代表了一个群体,令人们再度思考体育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随着中国一次次在奥运赛场证明自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昔日竞技体育的定位和金牌的价值正在发生变化。在中国,人们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要金牌,也要健康,更要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在役运动员文化学习和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是必要的,但这些措施依然只是补缺,而不是培育滋养,是治标之举。真正的治本,是体教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回归教育。这其实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是让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有学上、有书读;第二是让广大青少年除了应付高考、文化课外,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赛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在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学生体质也正逐渐止跌。与此同时,中国的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成绩依然能保持在第一集团。这说明,中国有能力在两者之间做到平衡。巴赫非常赞赏中国对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但他显然对中国寄予厚望,期待中国可以做到更好,期待体育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真正履行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巴赫的演讲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更是一个语重心长的期待。

  新华社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